吴柳芳的月收入真的只有3500元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凡尔赛百态 2025-02-27 04:01:40

颇具讽刺意味。

起初,吴柳芳跳跳舞本无伤大雅,如今一番闹腾,却让众人深知学体操之路黯淡无光。

常人在选择职业时,鲜少能将目标设定为世界之巅。

这一折腾,普通退役运动员待遇不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500元并非核心问题,关键在于她别无选择。

吴柳芳自四五岁起便踏入当地体校的大门,人生前二十年几乎都在各队伍的训练与比赛中度过。

体校的文化课水平有限,数理化知识仅停留在中学阶段,难以与备战高考的学生相提并论。

19岁时,她的颈椎遭受重创,甚至一度面临瘫痪的风险,虽然具体的治疗细节因隐私保护未公开,但多年来训练留下的伤痛无数。

这导致她未来无法从事许多重体力劳动,连成为骑手都可能是奢望,年老时更将面临骨骼、关节的各种疾病困扰。

20岁时,她凭借推荐进入北体大,但鉴于之前的文化课基础,要求她像普通大学生一样精通高数、物理或通过英语四级显然不现实,她的学习方向更多偏向于运动管理和教练培训。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并不一定能成为出色的教练,尤其是体操这种高度依赖天赋的个人项目。

与足球、篮球、健美操等项目不同,体操的商业化途径极为有限,市场上为成人和孩子提供专业体操培训的机构寥寥无几。

若去体校,她作为没有背景和经验的新人,只能从基层岗位做起。

而她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20至30岁这十年,之后她所自豪的体能、柔韧性和身材优势都将逐渐消逝。

吴柳芳算是成功练就的佼佼者,而绝大多数体操运动员却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准。

假设每年有500个小姑娘投身于专业体操训练,最终能媲美或超越吴柳芳成就的,寥寥无几,不超过10人。

其余490人,不仅荒废了学业、长期与社会隔绝,还承受着可能终身都无法完全康复的伤病,且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经济收益。

在体育局的内部KPI考核中,领导们最为看重的首先是奥运冠军,其次是全运会冠军,再者是省运会冠军。

而其他赛事的冠亚军则显得较为尴尬,吴的奖项大多是锦标赛的冠亚军,还有一个全运会女团亚军,这确实是个颇为尴尬的位置。

若获得奥运会冠军,可直接享受体制内正处待遇,或是选择拿钱而不进入体制内。

若是全运会冠军,省里通常会给予一个体制内的待遇安排。

至于吴这类情况,她的规划还不够完善,不过如今她也已出名,来钱快也就无所谓了。

大家知道秦雪吗,曾是山东击剑队的一员,其最佳成绩是省运会个人冠军。

退役后,她被安排到北体大读研,随后成为大学的体育老师,同时也是一名网红。

一步步见证她从击剑队到北体大,再到大学老师,同时一直兼任擦边主播,实现了体制内外的双重收入,并非一味地局限于某一条道路。

这算是比较成功的一类人吧。

其实运动员也有难处。

你获奖的那刻,举国上下泪眼婆娑,纷纷为你送上掌声和赞誉。

你成了英雄,四处演讲,风光无限。

然而,转瞬间,另一个名字登上领奖台,你便被遗忘在角落。

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任人摆布,一切都是为了彰显国家的辉煌。

时而你被推上云霄,时而又跌入谷底。

有的英雄,为国捐躯,年老后却连买药的钱都成问题。

当初在培养吴柳芳时,就应注重她的全面发展,视她为人而非工具,让她退役后也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通过补贴硬生生培养出一批职业运动员,在毫无市场的“小巧难女少”项目中争金夺银,这种举措除了自我安慰别无他用,赋予这种畸形体系“精神高度”更是荒谬。

它创造了就业机会吗?还是激励了大众积极运动、增强体质?抑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欢乐?

又或者为税收做出了贡献?不过是浪费税金罢了。

吴柳芳就是这种操作的牺牲品。违背市场的行为应尽量避免。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365
评论列表
  • 2025-02-27 20:17

    说真的,真该提高农民待遇,农民为社会提供那么多蔬菜粮食,国家都没给一份保障,很多农民老了还在田间耕作,他们给社会保障,社会却没给他们保障,都要给运动贡保障,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 a康 1
    2025-02-27 16:54

    中国的冠军基本是喂出来的。小国家很多运动员甚至只是兼职,拿不到奖也是正常

  • 2025-02-27 16:21

    3500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