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再见前任》的结局:孟云和林佳,最终没有在一起。如果跟我一样的90后理解并接受了这个结局,有点不妙。
这个结局只是说了一个90后被无数次告诫和规劝的道理——很多事,回不去了。
多么简单纯粹的一句废话!
曾经多少次,我们指着所谓的前辈们的鼻子,高声为自己辩护:我是90后,我还年轻,我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活得满是阳光。当有人告诉我们,“有些事回不去了”,我们会怀疑,会不信,会反驳。而当“有些事回不去了”变成了“很多事回不去了”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可怕的沉默。
是90后变得成熟了吗?不!90后的年龄在17岁-27岁这个区间。17岁的少年是90后的尾巴,作为27的高龄90后怎么就不可以还是个孩子呢?17-27的年华,本该是要去闯的不是吗?
诚然,《前任3:再见前任》并没有提到更多的类似于我所解读的这种我将之定义为“对生活的妥协”,但对于美好爱情的无力感传达的难道不是另一个极端吗?90后的爱情观,已经能够认同“回不去了”的现实逻辑吗?哪怕知道前方是头破血流,年轻的90后难道不应该撞破南墙再接着前行吗?我们用“佛系”加以调侃,但那点骨血里的血性是掩藏不住的。
“很多事,回不去了。”多期待,当更多跟我一样的90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愿意再追问一句,“不再试试,怎么确定呢?”强求也罢,放手也罢,本就无关他人事,但我害怕啊,害怕90后在该反驳的年纪没有反驳,害怕90后就这样生生妥协了。
“很多事,回不去了。”这是件多么消极的事,不敢想象我们就这样认同了。在17-27的年龄,我们不需要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我们避过所有的雷区,因为只有你自己经历过,那些经验和感受才是真的。虚妄,想象,是触不到生活本质的,是没有人文温度的。
我们不要爱情教学,那些就算是普世的真理也要我们自己去经历。没有这一切的切肤感受,就不必谈了。
最后,看到《前任3:再见前任》曾在成都取景,而我,现在就在成都。
10号,成都,晚上十点,回家的三岔道口,我正跟水果摊摊主——一个年轻腼腆的小伙子闲聊着。我说天儿挺冷,成都都下雪了,手套还是得戴着。他说成都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些。我说我是今年刚来成都,只听得别人说起,成都这些年很少下雪。他说2008年的成都下过雪。2008年的那个冬天,我上初二,我们相识,有一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