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打算扩大自己的妃嫔数量,以增加后代数量。而甄嬛则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从而开始了一场危险的后宫求生与争斗。在推翻了华妃跟皇后以后,甄嬛总算是坐上了宫中的王座。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人们在明里暗里的勾心斗角,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比如,夏冬春被赏了“一丈红”,英贵则被皇上处决;齐妃,因被皇后诬陷饮毒,而被诬陷杀害了朱氏公主;至于其他的无关紧要的人物,比如被江福海淹死的纯贵人,还有柳竹。看到甄嬛挣扎求生,我心里也随着被冤枉或是美丽的回击而悲哀或是鼓掌叫好。其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是推翻了华妃,二是推翻了王后;而这一切,都是在他回到皇宫后才开始的,到现在为止,他都说了四十多集,可见甄嬛当年的日子有多苦。
而在这条主干上,又有诸多旁枝末节,最令人念念不忘的,便是和安陵容那“假姊妹之情”,以及和果郡王那一幕幕美丽而又令人惋惜的恋情。安陵容也是一位悲剧性的角色,她最初和甄嬛以姊妹相待,感情极好。可是,因为皇帝对甄嬛的喜爱,她责怪安陵容的妖孽手段,让她与皇帝产生了隔阂,后来,她又因为一己之私,害得甄嬛流产,她和皇帝联手对付甄嬛,结果,她不但没有怀上孩子,反而被皇帝揭穿,被人羞辱,再也不能得到皇帝的青睐,最终,她服食苦瓜而亡。直到临终前,她才知道,自己对甄嬛,是多么的内疚。她害死的!对不起,我最终还是破坏了你的平静生活。”若是她早点醒悟过来,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另外,果郡王这个角色,也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悲剧。
两情相悦,不能终成眷属,这大概是世上最大的缺憾吧。无论是人性还是才智,果郡王和甄嬛都是最为合适的一对,他们心里都装着对方,直至甄嬛愿意为果郡王在雨中抚箫时,二人才真正相知相爱。可惜命运捉摸不透,流言蜚语四散,甄嬛不得不再次进入后宫,背负上自己的重任,而果郡王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他才知道自己与她的地位已经天壤之别。结果却被一个花心大萝卜一句话就给弄死了,实在是叫人没什么好说的。现在,甄嬛心里,或许只有对皇帝的恨意。我思前想后,不知到应该怎么制止这种结果,在那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一部电影能被称为经典,肯定是有它的优点的。除了剧情之外,还有参演人员们的表演,台词的基本功,以及导演和编剧每场戏的处理,都很完美。至于衣服和道具,那就更不用说了。甄嬛这一次化妆,经过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她回到皇宫的时候,这一双眼睛,再加上这一身华丽的头饰,简直就是人间极品!通过这个节目,我对大清的了解更多了几分,也对大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我还要讲一讲这种宫斗剧的心理理论,人们之所以对这种电视剧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就是因为其完美地契合了目标明确、步调清晰、作弊工具齐全的“爽点公式”。甄嬛欲登上王座,此为其目的;而从常在至皇后,共有八步,此为阶梯;所以,甄嬛的智慧,就成了她最大的依附。所以这三种类别的东西汇聚在一块时,你会沉浸在其中。
我的一位大姐姐曾经说,她在这件事上得到了三点启示:第一,人与人之间的期待不能太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而融洽,也必然因为利益而分离;二是要“谦虚”,放到现在也不落伍;三是要有学问,所以甄嬛能得皇帝的欢心很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逆天而行,易折难折”,这种女人,又有哪个不喜欢?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高情商的好处。每次看到甄嬛凭借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我都会深感庆幸,要是我也有这种应变的本事,那就更好了。
当然,关于《甄嬛传》的评论也很多,包括剧情的剽窃、宫廷争权夺利等,《人民日报》更是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批判。不过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这并没有妨碍到《甄嬛传》的成功,所以我才会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
只要有一个人的世界,就会有一个故事,而一个人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述,才能让一个电视剧变得更加受欢迎。我不是不喜欢宫斗剧,但我从未见过这么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