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上演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被封为俄罗斯国教的东正教,竟然把斯大林同志册封为了“圣人”。
而在几十年前,苏联与东正教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非常扯淡:把宗教批判得一无是处、差点将东正教摧毁殆尽的苏联官方,却在卫国战争最紧要关头跳起了大神,而这其中,作为统治者的斯大林更是将统治手腕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以来有这么一个梗:罗马正统在俄国,这其中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1453年5月,君士坦丁堡陷落,古老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人摧毁,但紧接着,莫斯科大公国就公开自称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此后,俄国也一直以“罗马帝国正统”自居。
近一个世纪后,也就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皇帝,史称“伊凡雷帝”,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值得一提的是,“沙皇”一词以俄语直译是“大皇帝”,而其中“沙”源自于拉丁语,是“Caesar(凯撒)”的转音,由此可见俄国对罗马帝国的尊崇。
此后,欧洲各教派就谁更根红苗正这个问题吵得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几百年里从未消停,谁知进入20世纪没多久,东正教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列宁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直接将东正教钉死在了棺材板里。布尔什维克们坚信,民众幸福的生活应当是依靠勤奋的劳动主动争取来的,而非老天爷赏赐的,笃信有神论会使民众不思进取,阻碍国家发展。
苏俄政府铲除东正教的第一步,是丑化东正教的形象,动摇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当局绘制了大量滑稽的肖像画,例如将神职人员画得又矮又胖,面容丑陋,穿着长袍并留着夸张的长胡子,令人厌恶。
与此同时,当局将一批教堂等宗教建筑关闭,清空其中的陈设,将空房子改造成其他用途,从而淡化这些东正教象征符号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宗教资产被国家没收,极大地帮助孱弱的苏维埃政权缓解了最初阶段的困难,当局可谓是“物尽其用”,就连最普通的铁器也被回炉重造,打造成枪炮装备苏军。
总而言之,那段时期的东正教就像是一头肥猪,千日养猪一日宰。也正是如此,走投无路的宗教势力做了一个无奈的选择,险些为他们招来可怕的下场。
1919年,白军领袖、自称“临时政府首脑”的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因局势不利而被迫向东撤退,图谋东山再起。
起初,这支部队只包括残兵败将、临时政府职员及家眷等,加起来只有20余万人。哪知高尔察克跑路的消息传出去后,惧怕遭到新政权清算的各方旧势力纷纷来投,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昔日的神职人员。最终,这支逃亡队伍一下子膨胀到了惊人的125万人,严重超编。
当然,众所周知,由于天不时地不利,加上苏俄军队围追堵截,这支队伍最终结局悲惨。在穿越贝加尔湖时,不少人在湖面上小憩时被直接冻成冰雕,来年冰融化时沉入湖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宗教势力宁愿冻死在荒郊野外也要铤而走险,彼此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斯大林接过最高权力初期,当局清剿宗教残余势力的强度抬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契卡直接将宗教势力纳入“黑恶”范畴中。这段时期,无论宗教做什么都会被认定为错的,即便宗教想用一些“善举”讨好当局也无济于事。
例如在20年代中期,教会拿出一批值钱玩意儿变卖成现钱,打算换成粮食帮助穷困的百姓,却被当局定罪为“图谋不轨”,人财两空。
1931年,斯大林更是下令炸毁象征着东正教教权地位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计划在其遗址上修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维埃宫”。
1938年,当局提出了“无神的五年”的概念,打算在接下来几年里将东正教最后一点残余势力铲除殆尽。短短几年里,大约有16.5万名神职人员被捕,一切与宗教色彩沾边的民间活动全部被叫停,违背当局政策的行为将遭受从重处置。
随后,当局向宗教下达通牒:后者想要生存下去有且只有一个选择,即乖乖承认由当局任命的牧首(宗教领袖),一切事物必须经当局批准,没有例外。
眼看东正教即将成为苏联厚重史册中的一粒尘埃,戏剧性的大转折出现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接下来这段历史的扯淡之处在于,拯救宗教的“救世主”,恰恰是要摧毁它的斯大林。
1941年中,德军入侵苏联并取得巨大的军事成功,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被歼灭,连监狱中的囚犯都临时被征召入伍,局势岌岌可危。紧要关头,民间突然流传出这样一则传闻:有个主教把自己关在石室里,虔诚地为俄国母亲祈祷。突然,主教面前燃起一团火,圣母在火光中现身了。
圣母对主教说,她并没有抛弃子民,但只有让苏联当局释放神职人员,开放教堂和修道院,重新供奉神祇,圣灵才会重新青睐这片土地。
此外,“圣母”还给了主教一些启示,称虽然列宁格勒眼看朝不保夕,但这座城市决不能放弃,需要想办法将喀山圣母像搬到列宁格勒并绕城一周,这座城市便会得到庇护,不会沦陷。人们后来不但照做,还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复制了同样的仪式,巧的是,这三座城市居然当真撑了下来。
众所周知,斯大林是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在如此紧要关头,有人竟妖言惑众,让这种怪力乱神的说起大行其道,让斯大林知道不得气个半死?然而有趣的状况出现了:斯大林不但默许了仪式的进行,不久后还直接扭转了他对东正教的处置态度。
1943年9月4日,他召见内务部专门负责处理宗教事务的负责人卡尔波夫,后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眼下改善与东正教关系已变得十分必要,当局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相关事务的国家机构,及时传递国家政策,在给予宗教一定自由度的同时保证政府对它的管控。
当晚,斯大林一反常态地会见了几名东正教领袖,并破天荒地赞扬了教会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突出贡献”。几天后,当局铺天盖地的反宗教宣传几乎一夜间消失了,同时,东正教牧首获得了官方承认,并被允许在苏联国内进行布道和演说活动,宗教刊物允许教徒传阅,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多年前。
从斯大林前后矛盾、充满生硬转折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有这样一种可能:当初“圣母显灵”的那则传闻,说不定就是他亲自让人编造并散播出去的。
毕竟国难当头,任何可以拱卫国家的势力都必须被团结,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看得清楚,虽然反宗教运动持续了20多年,但东正教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依旧可观。他需要教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需要一个台阶来表明他对教会态度的转变,因此便有了上述一幕。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正是在“圣母”的鼓舞下,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莫斯科与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的战场中上演了一幕幕写入史册的英雄事迹,这也足够说明东正教存在的必要性。而对于斯大林本人而言,在保证当局掌控宗教的前提下,允许东正教存在,这非但不会影响到苏维埃政权的稳定性,反而更有利于巩固他的权位,维护其国内各阶层和势力的团结。
因此,东正教得以死里逃生,并不是斯大林一时大发善心,而是对当权者来说,前者依旧存在巨大的利用价值。然而谁能想到,当年斯大林的“手下留情”竟让教会记了一辈子,并在几年前将“钢铁同志”册封为东正教的圣人,这样的结局实在狗血。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刚解体那会儿,教会还特意恶心了苏维埃政权一回。
1995年,教会在布托沃靶场买了一块地,修建起一座教堂。这座教堂的壁画非常独特:只见教会领袖们站在中央,表情安然地等待四周的苏联士兵开枪。这幅画实在耐人寻味,似乎在控诉当年新政权政策的残暴无情,或是发泄压抑多年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