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子骑摩托带妻子返乡,6天4夜不停歇,跑2400公里花了500元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1-27 11:36:45

春节临近,回家的议题再次成为焦点。

近日,一位贵州男子龚先生骑摩托车载着妻子,跨越2400公里返乡的经历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也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曾经的“摩托大军”现象的记忆。

故事的主人公龚先生和妻子常年在温州的啤酒厂打工。

临近春节,抢票难、高速拥堵和高昂的费用让他们犯了难。

思量再三,龚先生夫妇决定骑摩托车回家。

为了记录这次特殊的返乡之旅,他们特意开通了抖音账号,分享沿途的见闻和感受。

6天4夜,2400多公里,跨越山川河流,他们最终平安抵达位于贵州黔西南的老家。

龚先生表示,全程主要走国道,并没有遇到严重的拥堵,加油花费也仅在500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自在的骑行方式已经成为他们连续四年的“传统”,沿途的风景和骑行的乐趣远胜于舟车劳顿。

回到老家,骑摩托车走亲访友也更加便利。

然而,龚先生夫妇的举动在网络上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我就想不清,骑摩托真的划算些吗??我从上海回湖南底,也想试一下了。可买个火车票才100多块钱,不知道骑摩托油费得多少”

一部分网友认为,在如今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选择骑摩托车回家实在没有必要。

火车、高铁、汽车等交通工具不仅速度更快,也更加安全舒适,费用也未必比骑摩托车高。

长时间骑行带来的身体疲劳、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不确定的天气因素都让许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

“腚不疼?我骑车时间长了,手麻,屁股疼,大腿根可能都不是自己的了。”

一位网友的评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这种返乡方式的不适。

另一位网友则更加理性地分析:

“现在交通方便,票好买不贵快还安全,没必要这样吧,再说了摩托车的整套装备怎么着都比车票贵吧!没必要这个样子。”。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龚先生夫妇的选择表示理解和支持。

一些摩友表示,骑行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能够欣赏沿途风景,感受自由的乐趣,这与其他交通方式截然不同。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堂哥,给她老婆女儿买了高铁票,他自己一个人从浙江横店骑机车到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他喜欢骑行的感觉,外人不理解,可他自己很快乐。”

这或许也是龚先生坚持骑行返乡的原因之一。

回家,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体验,一种对自由和热爱的追求。

龚先生夫妇的经历,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摩托大军”现象。

当时,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特别是2013年前后,每年春运期间,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骑着摩托车浩浩荡荡地踏上返乡之路,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大多来自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务工。

为了省钱,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他们选择骑摩托车回家,与家人团聚。

当时的央视新闻曾报道过一位贵州男子带着怀孕三个月的妻子骑摩托车返乡的故事,让人动容。

为了省下2000元的路费,为了给家里的母亲添置一些东西,他们选择了这条艰辛的路。

1350公里的路程,承载着他们对家的渴望,也承载着生活的无奈。

让我们回到2013年的春运,感受一下当年“摩托大军”的壮观景象,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那是一个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代,回家的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辛……

央视的报道记录了当年“摩托大军”的真实写照。

镜头中,一位贵州男子细心地检查着他的摩托车,为轮胎装上防滑链,因为他要带着怀孕三个月的妻子骑行1350公里回家。

为了省下路费,他们选择了这条充满风险的路。

冬天的路况复杂多变,泥泞、冰雪、湿滑,都是潜在的危险。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常常几个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旅馆里,第二天清晨又匆匆上路。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骑行,加上刺骨的寒风,他们的手脚常常冻得失去知觉。

饿了,就在路边的小饭馆点几碗最便宜的面条,填饱肚子后继续赶路,他们享受骑行的乐趣,感受路途的风景。

回家,不仅仅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大家觉得呢?

信息来源:

抖音账号:农村~野摩托

6天4夜!男子带妻子骑摩托车2400多公里返乡年——深圳新闻网2025-01-26

0 阅读:29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