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刘俊秀与毛主席进行交谈时,他拍着胸脯向主席保证:“主席您放心!江西早稻马上开镰,保证供应200万前线将士一年的粮食,绝对没问题!”
刘俊秀的回答让毛主席满心欢喜,只见毛主席猛地一拍桌子,高兴地说:“好!那就关起门来打!”
这是什么情况?刘俊秀是谁?为什么毛主席会这么说?
在好友影响下,成长为坚定革命者
1904年,刘俊秀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灌塘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刚满10岁,他就到地主家做起了长工,地主恶狠狠地吩咐道:“今天把后院的柴都劈好,再把猪圈打扫干净,要是偷懒,可没你好果子吃!”
刘俊秀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一直忙到天黑,累得腰酸背痛。他的微薄工资要养活一家四口,“这点钱,怎么撑到月底啊。”他常常暗自发愁,但即便生活艰难,也没磨灭他对生活的希望。
尽管生活困苦,可刘俊秀在那段长工岁月里,收获颇丰。他不仅学到了很多技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位名叫谢葱林的共产党员对他影响深远。
“葱林,你们共产党到底是怎么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呢?”
“我们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就是要让农民当家作主,不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能有自己的土地,过上好日子。”谢葱林对刘俊秀说道。从谢葱林那儿,刘俊秀第一次听闻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事迹,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种。
1926年,刘俊秀加入家乡的农运。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不断汲取思想养分,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在黑暗势力面前退缩,但刘俊秀却没有被吓倒,他在心底暗暗发誓:“革命绝不会因为这点挫折就停下脚步,我要为改变这一切而奋斗!”
就在这一年,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忠诚,刘俊秀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入党后的刘俊秀,向大家宣传着党的革命思想,随着中央根据地的建立,党组织对人才培养愈发重视。刘俊秀因为表现出色被选派到瑞金学习革命理论。
学成归来,刘俊秀深受重用被派往湘赣苏区。他干劲十足:“我一定把湘赣苏区建设好!”全身心投入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工作中。
1930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刘俊秀心急如焚,站在赤卫队前大声动员:“乡亲们,反动派要来破坏咱们的生活,咱们跟他们拼了!”随后,他带领江西吉安地区的农民赤卫队,向吉安县城发起进攻。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毫不退缩,先后9次攻打县城。
刘俊秀和他的队员们在一场场战斗中为我军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次任职不同岗位,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1931年10月,凭借着在革命斗争中的出色表现,刘俊秀担任江西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任职那天,上级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俊秀,这担子可不轻,全县百姓的生活保障、民政事务都得你操心呐!”
刘俊秀笑着说:“请组织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任职期间,碰上物资匮乏、敌人封锁的艰难时刻,他仍没有放弃持续日夜奔波。
发放物资时,他仔细核对每一户信息,确保公平公正。有人劝他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乡亲们还等着呢,这点累不算啥。”正因如此,他多次受到上级通令表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1935年,红二、六军团踏上长征路,刘俊秀再次回到部队。休息时,他总是抓住机会,虚心向毛主席请教:“主席,您说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为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毛主席也总是耐心地给予教诲,让他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得到提升。
1941年,刘俊秀奉命返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再次听到了毛主席的“教诲”。刘俊秀不禁感慨道:“能再次听到毛主席的教诲,真是太荣幸了,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俊秀被派往东北担任中共吉林省工委民运部长。此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吉林省工委民运部长、永吉地委组织部部长兼民运部部长等多个职务,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当地建设与发展出力。
1949年,随着南下干部团的队伍,刘俊秀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江西,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名干部。刚一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的发展干出一番事业!”
此后,刘俊秀先后担任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农村工作部部长以及江西省委副书记等重要职务。土地改革期间,他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促膝长谈:“乡亲们,土改不就是为了给每个人都分到一块地,让大家过得更好吗?”
他耐心地向农民解释政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土地分配情况。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他常常忙到深夜,仔细审核每一份文件,反复研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后,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面对新的挑战,刘俊秀积极组织干部学习相关政策,带领大家深入农村宣传。在那段时期,刘俊秀为江西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改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两次拍胸脯保证,毛主席拍桌子:关起门来打!
1961年,一场关乎时局的重要会议在上海进行。一位将军站起身,脸上满是忧虑:“我们有些军队,一个月的口粮,从原本的45公斤锐减到了12公斤,这可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啊!”
许世友坐在一旁,听闻此话,表情严肃附和道:“对!咱们的战士们士气高昂,只要有命令,作战绝对不成问题。”说到这儿,他微微停顿,随即扭头看向刘俊秀接着说道:“只是我担心,这口粮供应方面,你那边会不会有问题?”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俊秀身上,只见刘俊秀大手用力一拍胸口,说:
“只要东南沿海战事一开,江西必定是前线最坚实的粮仓,最可靠的补给站!咱们江西人对战士们,那感情就跟一家人似的,为国效力,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许世友听后连声说道:“好,好,刘俊秀,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会议一结束,刘俊秀刚返回江西南昌。当时毛主席刚好来到南昌视察,将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等几位书记召来。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有备才能无患,如果他们真打来了,江西的粮食供应能跟得上吗?”
刘俊秀心里快速盘算着,江西早稻种植面积在华东数省中居前,人口却几乎是最少的,只比福建多一点。他底气十足,胸脯一拍,坚定地说:“主席您放心保证供应没问题的!”
毛主席听后露出了一丝喜悦的表情:“好!那就关起门来打。”不久后汪东兴特地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汪东兴的声音带着几分喜悦:
“刘俊秀同志,我可一定要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毛主席结束南昌之行后,在视察路上和好几省的领导交流时,都对你和江西的同志们称赞有加,说你们顾全大局,看得长远,是真正有担当的好同志!”
刘俊秀听到这话激动地回应:“感谢毛主席的认可,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一定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1985年,81岁的刘俊秀走完了他波澜壮阔又朴实无华的一生,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他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江西发展历程中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