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头总是令人意想不到。
庄国栋从国外回来了,这一幕仿佛是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圈圈波澜。
这个不速之客的出现,让方协文和黄亦玫这对情侣的生活掀起了波涛。
方协文内心的自卑和危机感也因此被彻底勾了出来。
在得知黄亦玫见过庄国栋后,方协文的猜疑心被推到了明面上。
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迅速膨胀,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思维。
为了牢牢握住黄亦玫的心,方协文竟然选择了求婚。
这并不是一个浪漫的单膝下跪场景,而是一种紧迫、仓促的决定。
而黄亦玫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目标是通过此举让庄国栋彻底死心。
这门亲事在黄家并不受到普遍的欢迎。
黄亦玫的妈妈是家里唯一支持的声音,其他家人,包括爸爸和哥哥黄振华,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他们眼中的方协文,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孤注一掷的黄亦玫已经下定决心,劝也劝不回头。
苏苏是黄亦玫的好友,她也有过犹豫,但她选择了尊重亦玫的决定。
尽管如此,在所有人都试图劝阻黄亦玫结婚时,苏苏也没有保持沉默。
她太了解方协文的自卑了,她知道这种情绪可以像双刃剑一样,既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
苏苏曾对方协文说过一句话:“不要自卑,自卑是一把双刃剑,不要被它控制了。
”这句话既是对方协文的提醒,也是对黄亦玫的警示。
她坦言,对于方协文的自卑,黄亦玫做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这种情绪只能靠方协文自己去克服。
在领证前,苏苏也曾对黄亦玫说过:“你只能给他时间。
”她试图让亦玫明白,改变一个人是多么的愚蠢,尤其是用牺牲自己去改变别人。
黄亦玫还是义无反顾地跳入了婚姻的坑。
婚后的渐变和猜忌结婚后,方协文心中猜疑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发展成一棵巨大的参天大树,横亘在他们之间。
即便黄亦玫已经坚定地选择了他,即便她一步步在妥协,方协文依然没有安全感。
方协文心中有三个关键点,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自己对黄亦玫的好,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他不相信黄亦玫能够做到身心相守,对她每一个小动作都疑神疑鬼。
他对黄亦玫的过去耿耿于怀,并试图控制她的未来。
有一个细节让人尤其难忘。
当黄亦玫怀孕晕倒,让他帮忙请假时,他竟然直接帮她辞了职。
面对黄亦玫的质问,他只是淡淡地说等他下班回家再说。
回家后,他用嬉皮笑脸和几个菜试图转移话题,这种轻飘飘的态度让人无法接受。
在这段婚姻中,方协文的行为如同一面放大镜,将他的疑虑和不安不断放大。
黄亦玫则在一次次妥协和忍让中,逐步失去了自我。
她的小初妈妈这个称号,渐渐代替了她原本的独立女性形象,变成了只需保持表面美丽的干花。
婚前,黄亦玫为了方协文已经放弃了很多,开始学做饭,不化妆,穿着廉价的T恤挤公交上下班。
她所吃过的苦,时刻提醒着她,这一切是否真的值得。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庄国栋没有出现过,方协文会变成现在的模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速度可能会变得更缓慢。
因为黄亦玫不是那种甘于放弃自我的人,而方协文则是那种内心充满不安和自卑的人。
正如乔欣说的那样:“男人很奇怪,他们不喜欢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普通女人,喜欢独立自主闪光优秀的女性。
可当他们把这些独立女性娶回家后,又会把她们困在家里生儿育女,希望她们相夫教子,最终把她们变成普通女人。
”不管有没有庄国栋,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
结尾故事到这里,你可能会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新的思考。
对方协文和黄亦玫而言,婚姻不仅是一方的牺牲,更需要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自卑和猜疑无疑是这段关系的毒药,它们不断侵蚀着方协文的心灵,也给黄亦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爱一个人,应该是彼此成就,而不是彼此束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生活方式,尝试去改变对方,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也许,我们应该从方协文和黄亦玫的故事中学会更多:不要让自卑控制我们的生活,不要让猜疑蚕食我们的心灵。
只有在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爱情和婚姻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道路曲折,愿我们都能在爱与被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