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有人举报毛主席的救命恩人贪污,主席:不可能,我问问恩来

焦守梅的精彩日记 2022-12-07 22:45:48

1952年初,一份“贪污报告”被送入中南海,经由秘书之手陈放至毛主席案牍之上。

尽管桌上摆放着如小山一般的各类公文,甚至连主席高大的身躯都被其些许掩盖。

但听秘书提到这是一份有关贪污劣迹的报告时,一向对贪腐深恶痛绝的主席立刻将眼前的工作暂时挪到一旁,仔细研读这份所谓的贪污报告。

毛主席

报告仅仅用寥寥几页纸,便将这起贪污事件的过程、证据阐述得明明白白。

令读者阅之忍不住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将嫌疑人绳之以法。

可主席却反复将这份报告看了好几遍,攥着纸张的宽厚手掌止不住颤抖。

因为白纸黑字记载的证据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人——王盛荣。

要知道在许多年前,他曾救主席于水火之中。

沉默片刻后,主席说道:“这不可能,我要问问恩来,把恩来请来。”

王盛荣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与主席又有何渊源?贪污案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一切还要从王盛荣其人说起。

王盛荣

危难中退敌

1932年深冬的午后,迎着久违的暖阳,二十多位身着灰蓝色军装的红军战士迈着沉重的步伐掠过厚重积雪,缓缓赶到一座村落前。

此时距离他们从瑞金出发已经过去几日,一路上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途中越过无数反动势力建立的哨卡,数次险些陷入险境。

只为尽快赶往赣南,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传递给于此间进行调查的毛主席(毛泽东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

队伍领头那位年轻战士在村口一番打听后,从村民口中得知毛主席的住所。

正准备动身时,却忽然听闻村子那头枪声大作。

从枪声频率来说,双方应该并没有动用机枪等重武器,可其密集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都足见这是场规模不小的火拼,甚至有扩大化的趋势。

毛主席

不好!那是毛主席住所的方向!

年轻战士心下一惊,当即向身边的战友说道:“宁可我们全都牺牲,也必须把主席保护好!”

随后便带领队伍循着枪声方向赶去,不到一刻钟便赶到战场。

只见现场一片混乱,保卫主席的几位警卫正以围墙作为掩体,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很显然,由于主席一行人的动向被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的地方民团所掌握,他们如同追寻猎物的鬣狗迅速找上门来,战斗一触即发。

而队伍赶到现场时,几个团丁已然欺身向前,距离主席仅仅只有几步之遥。

说时迟那时快,领头的年轻战士犹如长坂坡上喝退百万曹军的张翼德,在敌人身后大喝一声。

地方民团

声音如同平地起惊雷,霎那间将场上的枪声掩盖,几个敌人当场愣在原地。

随后,年轻战士手提盒子炮,“铛”铛”数枪将其中几人放倒。

形势瞬间逆转,他身后的战士陆续加入战斗,没一会儿工夫就将敌人打得狼狈逃窜。

不过敌人并不会因此善罢甘休,后续赶来支援的民团团丁恐怕说话间就要抵达,主席一行人必须尽快撤离这是非之地。

世事难料,主席当时病痛缠身,难以承受高强度奔袭。

见情况如此危急,年轻战士一咬牙将手中枪械递给同伴,将主席负于背上冲出重围,这才将危机化解。

周恩来

战士正是故事的主角——王盛荣,此次他领受周恩来的任务,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将召开重大会议的消息传递给毛主席。

这是25岁的他与主席的第一次邂逅,而他在此次战斗中悍勇无畏的身影也被深深烙印在主席脑海中,多年后依旧印象深刻。

黑暗中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周总理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王盛荣,是因为彼时的王盛荣已经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07年出生的王盛荣,自幼成长在武昌汉阳门外的一户贫苦渔民家庭。

民国上海

家中姊妹六七,父母苦于生计,因此在13岁那年,王盛荣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纱厂应聘童工,勉强为父母减少负担。

许多年后他常常自嘲道:“我是童工出身,文化程度低,和知识分子的圈子格格不入。”

彼时的中国,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工厂生态血腥而黑暗。

工人们为讨口饭吃不得不接受压榨,哪怕是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比起狄更斯笔下浓雾弥漫、污水四溢的伦敦东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社会的阴暗面在年幼的王盛荣眼前展露无遗,冲刷着他尚未成熟的三观。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因此麻木沉沦,反而在浓稠深沉的夜中举起炬火,唱响革命的歌。

王盛荣

作为中国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城市,早在国民大革命前,上海当地便是鱼龙混杂。

国民党、北洋、帝国主义列强等等势力皆在此地汇聚、经营产业。

早期中国中央同样设立于此,对上海及周边的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起到极大助推作用。

1925年5月爆发的五卅运动中,王盛荣作为纱厂工人的一员参与到游行示威中。

其后又多次活跃于工人运动,其活跃的表现很快引起党组织的关注。

于1926年被发展为共青团团员,领导青年运动。

“四一二”中被逮捕的进步人士

1927年5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大革命戛然而止,无数共产党员与进步人士被反动派无情屠杀。

值此中国共运萧瑟低沉之际,王盛荣选择急流勇进,正式转为共产党员,选择走上一条抗争之路。

临危奉命

入党后不久,王盛荣就被中央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文化和阶级斗争经验学习。

在苏联接受近三年的培训后,王盛荣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负责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思想。

为革命吸纳新生力量,并带领少先队与共青团参与到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运动中去。

顾顺章

就在王盛荣紧张投入于工作时,一项非同寻常的关键任务从天而降,来到王盛荣面前。

1931年4月,由于中共特科领导人顾顺章的叛变,地下党成员、组织据点被国民党特务一一挖出,我党在上海的势力被破坏殆尽。

上海临时中央被迫于1933年1月撤往瑞金,只留下上海中央局部分成员在此维系日常工作。

上海居,大不易。

自从临时中央撤走后,上海中央局的经费变得十分紧张,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连房屋租金、伙食费都无法支出。

为了摆脱窘境,临时中央从苏区两次派人前往上海,将活动经费交给上海的同志。

美金

第一次,中央派出一个团级干部携带7500美金前往上海,结果此人见钱眼开,半路逃往香港,揣着7500美金销声匿迹。

第二次,组织又派遣一个师级干部拿着12000美金上路,不出意料,此人又卷款逃走。

其实这种情况哪怕是到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同样发生过,比如当时林彪元帅麾下“三大将”之一的周昆。

于1938年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部拿走6万法币的军饷后,有预谋地带着其中三万元潜逃,从此杳无音信。

那个年代,革命道阻且长,许多人始终未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认为前途一片坎坷黑暗。

因此在前进道路上萌生退意,半路默默隐退者不在少数。

周昆

能够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并一以贯之的人实在难能可贵,而王盛荣正是其中之一。

两次送钱失败后,中央为此事头疼不已,不仅仅是因为难以挑选负责任务的人选,还在于当时中央的家底再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了。

恰逢在闽红军攻打漳州时,成功拿下反动派控制的银行,并从中缴获一笔3万5千美金的巨款,解了中央的燃眉之急。

这一次,中央经过仔细斟酌,最终选定由王盛荣负责此次任务。

一方面,王盛荣在上海有过近十年的工作和革命经验,会讲上海方言,对上海的风土人情较为了解,不至于一进入上海就露馅,被国民党特务察觉。

另一方面,王盛荣还是“中革军委”这一最高军事机构的十五位委员之一。

倘若他也像前两个叛徒一样卷款逃走,恐怕中央真就无人可用了。

王盛荣受命后,便带着一个班的兵力踏上这条漫漫长路。

启程前,王盛荣将钱分别装进两只藤箱子中,将书籍置于绿油油的美钞之上作为掩盖,再用钉子将箱子牢牢钉死不用钥匙。

苏区周围有长达几百里的白区封锁线,稍不留神便会被反动派的哨卡发现。

为了增强任务的隐蔽性,王盛荣一行人白天在山林中隐蔽、休息,夜深人静时才动身赶路。

以一天30里路的速度跨过封锁线,成功潜伏进白区。

随后,王盛荣把随身枪支交给战友,只身带着藤箱子朝南而去。

途中他数次变装,时而化身富贵人家的奴仆,时而化身西装革履的商人,一路来到广东汕头,乘坐渡轮经过香港,最终直抵上海。

随着时间的流逝,久久未见王盛荣的上海局同志心急如焚,担心王盛荣如前两个叛徒一般卷款逃走。

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王盛荣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成功抵达上海并将经费交付。

变通之道与真相大白

此后,王盛荣又辗转于新四军、东北局等部工作,屡屡身负要职,皆能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予的任务。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急需治理型人才时,昔日在多个解放根据地有过丰富治理经验的王盛荣脱颖而出。

随后被委任以重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兼有色金属管理局局长等多个职务。

故事回到文章开头,当时“三反运动”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一项便是“打虎”。

1952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央直属机关总党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提出要组织精干力量搜捉大贪污分子。

因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毛主席就从党内多次贪污案件中明悟,当旧的统治阶级被推翻,无形之中,新的统治阶级自然而然地出现。

哪怕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我党,也免不了出现内部蛀虫。

他们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在革命胜利后开始论功行赏,例如数个月前揭露的张子善、刘青山贪污案。

两位过去的革命功臣在解放后贪污近4亿元公款,此案震动全国,也再次在主席心中敲响警钟,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随之开展。

可主席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王盛荣的名字会因为贪腐问题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那个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的王盛荣,那个千里送经费的王盛荣,难道也会被欲望所吞噬,背弃坚守多年的信仰而成为金钱的傀儡吗?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主席连忙叫来周总理了解此事,周总理闻言解释道:“王盛荣不仅没罪,还有功。”

原来此事起于1950年3月,周总理在北京当面交付给王盛荣一项任务——一年内开采出一万吨钨砂,并将其出口至苏联,换取工业建设所需的机器设备以及军队的武器装备。

当时苏联虽然大力援助我国建设,但很多东西并非免费,而是要我国拿出一些原材料进行交换。

王盛荣听到总理的要求后顿时感到头晕,要知道,国民党当初坐了二十多年江山,钨砂的年产量还只有三百吨上下。

新中国的工业才刚刚起步,要想完成如此庞大的订单,只能说是天方夜谭。

王老

秉持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王盛荣硬着头皮领受这项任务,开始奔波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过程中王盛荣发现,各地矿区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运输车辆及开采机械。

恰逢此时王盛荣得到情报,蒋介石败逃台湾后,还有一千吨钨砂被冻结在香港。

王盛荣从中看到了完成任务的出路,他当即请示周总理并在得到许可后,将那一千吨钨砂卖出。

利用这笔经费采购100辆大货车、100桶大桶汽油以及许多开采机械,最终成功在一年期限内做到年产一万吨钨砂矿。

王老

可王盛荣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变通之举,却成为有心人弹劾污蔑他的工具,好在最后总理出面解释,王盛荣才有惊无险地洗清冤屈。

在荆棘大道上,唯有信念和忍耐可以开辟出康庄大道。

王盛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毛主席并没有识人不当,他在每一次诱惑与抉择面前,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一而终。

2006年,99岁高寿的王盛荣在家人的陪伴中溘然长逝,纵然身体老朽,化为黄土一抔,可他的精神与灵魂依旧熠熠生辉,永远值得后人瞻仰。

参考文献:

[1]《武汉老红军王盛荣的传奇人生》 J 王安生 王莉莉 王继延 徐冉 兰华 档案记忆. 2022,(08)

[2]《一位百岁老红军的传奇人生》 J 王作东 中国老区建设. 2014,(09)

[3]《王盛荣:首届中革军委委员的百岁人生》 J 宋凤英 党史博采(纪实). 2010,(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