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5000亿市场重构!美光三星斗法,中国芯凭232层技术突围

科技电力不缺一 2025-04-26 15:39:27

芯片技术一直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近年来,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来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三大关键芯片技术领域:逻辑芯片、DRAM内存芯片和NAND闪存芯片。然而,最新的行业数据和技术突破表明,中国芯片厂商正在迅速缩小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中国 “芯” 势力凭 232 层技术突围

从手机里的照片到服务器中的海量数据,存储芯片如同数字时代的 “保险柜”,支撑着全球80%的信息存储需求。

随着AI算力爆发和国产替代加速,这场千亿级市场正经历史诗级重构 ——DRAM价格单日暴涨10%,HBM需求年增超200%,而中国厂商凭借技术 + 政策” 打破国际垄断。

根据《2025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白皮书》,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超30%,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作为国产替代核心力量,以 “技术 + 产能” 双轮驱动颠覆行业格局。其自主研发的 232 层 3D NAND 闪存良率突破 90%,成本较国际竞品低 18%,已进入华为昇腾 910B 供应链,订单排期至 2026 年。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与三星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后者将采用其混合键合技术生产第 10 代 V-NAND 闪存,标志着中国存储技术首次获得国际巨头认可。此外,这家公司武汉基地月产能突破 30 万片,2025 年计划将国产设备采购率从45%提升至70%,进一步巩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尽管面临美国技术封锁,其2024年亏损收窄至 2.75 亿元,经营质量持续改善,与山东国电投合作的 “AI + 工业存储” 项目,通过语义VSLAM导航技术将复杂环境作业成功率从65%提升至92%,成为行业首个商业化标杆案例。

三星“跪求”中国卡脖子技术

还记得前几年,国产手机诸如华为、小米为了能够生产出一部手机,不得不请求韩国三星电子提供手机屏。

而如今,国产手机几乎清一色的全部采用了国产的屏幕,其中包含华星、京东方,这在手机刚流行的几年那都是想都不敢想。

在存储领域,国产手机也逐步完成了由国外进口向国内厂商转移的趋势,甚至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存储领域的国产替代,这其中就有我们的国产存储大厂——长江存储。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内存公司计划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下一代NAND,该技术正来自于中国的长江存储。想当年,韩国的三星半导体为了去日本东芝偷师,死皮赖脸的邀请日本的东芝高管川西刚访问三星电子,这样三星电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东芝去参观日本的东芝半导体生产线。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阅读:3

科技电力不缺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