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中国国民政府为了避免上海作战部队两面受敌以及巩固首都南京,命令在上海作战的中国军队向南京外围既设阵地转移,日军于1937年11月12日完全占领上海,随后乘胜西进,兵分三路,企图一举攻占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总兵力约15万左右,大部分是上海战场撤出的部队,而日军参战兵力高达20万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广大官兵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节节抵抗,在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下,与敌人不断纠缠。

最终因为国民政府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以及没有有序地组织撤退,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牺牲无数,其中二十位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壮烈殉国,他们分别是:萧山令、高致嵩、罗策群、朱赤、易安华、姚中英、司徒非、李兰池、刘国用、蓝运东、万全策、李绍嘉、雷震、谢承瑞、华品章、韩宪元、黄纪福、蔡如柏、程智、陈节。
南京卫戍司令、少将萧山令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受命于危难之际,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参加指挥抗击日军的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3日,带领将士在下关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指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举枪殉国,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是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军官,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159师475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九昼夜,所部牺牲过半,屡屡击溃日寇进攻,升任副师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代理159师师长,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撤至明故宫一带,策应增援光华门,南京陷落后率部突围,几次督队扑敌,身先士卒,亲自率部冲锋,不幸中弹殉国。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先后参加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与1937年8.13淞沪抗战,亲冒弹雨,身先士卒,同日军多次展开肉搏战。南京保卫战中,率264旅坚守雨花台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友邻阵地被日军突破,三面受敌,于是与262旅朱赤部协同作战,共同坚守阵地。12月12日,高致嵩和全旅官兵数千人壮烈殉国,牺牲于南京中华门。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先后参加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与1937年8.13淞沪抗战,指挥有方,沉着应战,建立奇功,率部攻占日海军司令部。南京保卫战中,固守中华门雨花台右翼阵地,凭借险要工事,抗击敌军,使日军伤亡较重。12月12日,朱赤与剩下的特务连拉开全部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壮烈殉国,牺牲于南京中华门。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先后参加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与1937年8.13淞沪抗战,毙伤大量日军。南京保卫战中,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一股日军突破阵地占领光华城门,率部拼力反击,头部、右臂中弹,仍带伤督战,终于全歼这股倭寇,收复阵地。12月12日,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仍然指挥部队反击,腰部中弹仆地,壮烈殉国,牺牲南京莫愁湖。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率部参加了1937年8.13淞沪抗战,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南京保卫战中,扼守汤山一带,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失守后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据守太平门,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2月12日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连砍数敌,不幸中弹,壮烈殉国。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先后参加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与1937年8.13淞沪抗战,亲上火线,率士兵同日军肉搏,阵地几失几得。南京保卫战中,驻守汤山、青龙山一带阵地。由于缺员严重,退守紫金山东北地区,连续与日军激战三天。12月13日在突围过程带头冲杀,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部下安全突围。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毕业,东北军整编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和江阴保卫战,顽强抵抗日军精锐第十三师团的猛烈进攻,伤亡惨重。南京保卫战中,驻守太平门外蒋庙一线,亲自督战,率领部队与敌白刃格斗,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12月12日在突围转移的激战中,身先士卒,率领队伍冲锋,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率部参战,因战功擢升少将副旅长。南京保卫战中,防守牛首山,连续与日军激战三日,伤亡惨重,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军激战,12月13日在突围过程中于水西门外殉国,壮烈牺牲。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1937年10月,由福建新兵编成预备第十师,任少将参谋长。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紫金山的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激烈交战3日,主阵地始终未失,12月11日在战事最激烈时手刃了6名日军,胸腹中弹,倒地不起,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早年加入粤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部队由广东开赴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在南京郊区组织防御,凭着落后的武器不断与日军交战,12月12日,南京陷落后在城中激战时中弹殉国,壮烈牺牲。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先后参加了1932年1.28淞沪抗战与1937年8.13淞沪抗战,在江湾地区张华浜抗击日军,浴血奋战3月多。南京保卫战中,防守紫金山老虎洞到岔路口一线,率部坚守阵地,与日军激战,12月13日南京失守后掩护军民乘火车撤退,指挥官兵抗击日军,战斗中牺牲。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担任教导总队军官队的上校军事教官。1937年11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与87师260旅一起防守工兵学校,坚守城垣,迫退城外日军,组织敢死队歼灭入城日军,被火焰灼伤,坚守光华门,12月13日在撤往下关途中因身体虚弱被踩倒身亡。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参加淞沪会战,浴血奋战,官兵伤亡过半。南京保卫战中,守卫南京重要防御阵地——雨花台,连续三天与日军第六师团、第114师团反复激战,战况十分惨烈,多次打退日军进攻,使得日军遭惨重损失。12与12日,因弹尽援绝,率军与日军反复进行肉搏战,全旅三千多爱国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参加淞沪会战,防守闸北,率领全团将士奋起抗击,与敌血战,夜以继日,历经3个月,所守阵地,寸土不失,战果显著,名震沪滨。南京保卫战中,守卫南京重要防御阵地——雨花台,与日军血战到底,苦战5日夜,因弹尽援绝,12月12日,同全团官兵一起壮烈殉国。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毕业,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在刘行、广福等地奋勇抗击日军,予敌重创。南京保卫战中,扼守汤山,连日激战,伤亡惨重,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12月12日,在太平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负责160师作战补给等工作。南京保卫战中,随部在汤山阻敌,失守后奉命退大水关休整,12月13日随部突围时与日军第十六师团主力发生战斗,壮烈牺牲。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驻守南京南郊及水西门外一带,与日军多次激战数日,坚守阵地。12月12日,在赛虹桥与敌精锐激战,腹部被日军机枪击中9弹,壮烈牺牲。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部队由广东开赴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率领部队节节抗击日军,12月12日,在城中激战时阵亡,壮烈牺牲。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建国后追认为抗日英烈。

以上将领尸骸无一从南京城中运出,而在南京保卫战之中,中国军队阵亡中校军衔以上的中高级军官47人,五万余人阵亡,打死日军三千余人,打伤九千余人,合计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余人。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虽然保卫战因为国民政府以及最高指挥官唐生智指挥无能导致最终失败,但有很多的英勇烈士在做抵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保卫南京中壮烈牺牲,尤其是南京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等地区打的相当惨烈,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写照!
抗日先烈永垂不朽,万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