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率领下入朝参战,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时间,中朝联军将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分批从朝鲜撤离,至1958年10月全部回国。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方面先后有27个军参战,让我们了解一下这27个军的军长都有谁吧!
1950年入朝作战的9个军的军长第38军军长梁兴初(1913年—1985年),江西吉安人,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1953年7月10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战役,指挥部队在飞虎山、松骨峰、清川江畔、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打得美军、南朝鲜军闻风丧胆,后担负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39军军长吴信泉(1912年—1992年),湖南平江人,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1953年5月7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部队连创“四个第一”,首开中美军队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交锋的纪录,重创美国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成为第一支进入平壤的部队,率先攻入汉城,占领南朝鲜总统府,在向横城勇猛穿插的作战中,俘美军800余人,创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后担负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40军军长温玉成(1915年—1989年),江西兴国人,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1953年7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后担负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在三年作战中,统计毙伤俘敌43300余名,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42军军长吴瑞林(1915年—1995年),四川巴中人,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后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西海岸阵地防御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66军军长肖新槐(1907年—1980年),湖南宜章人,1950年10月25日入朝作战,1951年4月10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初战不利,从第二次到第四次战役,越打越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50军军长曾泽生(1902年—1973年),云南永善人,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战,1951年4月12日回国,1951年7月入朝,1955年4月19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后担负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连续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20军军长张翼翔(1914年—1990年),湖南浏阳人,1950年11月7日入朝作战,1952年10月11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二和第五次战役,后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长津湖之战中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击溃了陆战1师,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27军军长彭德清(1910年—1999年),福建同安人,1950年11月12日入朝作战,1952年10月4日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二和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后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歼灭的美步兵第7师第31团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被歼灭的,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26军军长张仁初(1909年—1969年),湖北黄安人,1950年11月19日入朝作战,1952年6月5日回国,率部参加第二、四、五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战,金化、平康、五圣山防御战,共歼敌3.8万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64军军长曾思玉(1911年—2012年),江西信丰人,1951年2月16日入朝作战,1953年8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局部战术反击作战,后担负西海岸海州地区和延安半岛、翁津半岛防御任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63军军长傅崇碧(1916年—2003年),四川通江人,1951年2月17日入朝作战,1953年9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毙伤美军1.5万余人,后担负开城地区防御任务,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65军军长肖应堂(1914年—1980年),陕西长安人,1951年2月22日入朝作战,1953年10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后担负开城地区防御任务,参加了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60军军长韦杰(1914年—1987年),广西东兰人,1951年3月17日入朝作战,1953年9月份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担负北汉江以东防御任务,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含金城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12军军长曾绍山(1914年—1995年),安徽金寨人,1951年3月21日入朝作战,1954年4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秋季局部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歼敌4.1万人,后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15军军长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1951年3月25日入朝作战,1954年5月回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后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47军军长曹里怀(1909年—1998年),湖南资兴人,1951年4月11日入朝作战,部队1954年9月回国,本人因十二指肠溃疡,于1952年回国治疗,率部先是担任朝鲜西海岸、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67军军长李湘(1914年—1952年),江西永新人,1951年6月21日入朝作战,部队1954年9月回国,率部担负金城地区防御任务,参加1951年秋季防御战役和局部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因美军使用化学武器,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于1952年7月8日牺牲,是朝鲜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

第68军军长陈坊仁(1916年—1967年),江西兴国人,1951年6月24日入朝作战,1955年4月9日回国,率部参加1951年秋季防御战役和局部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后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金城战役,一举全歼“白虎团”团部,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36军军长王建业(1909年—2001年),山西五台人,1951年9月7日入朝作战,1951年11月30日回国,率部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排除了敌机投下的重磅炸弹2000余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缺照片
第37军军长张世珍(1905年—1956年),山西闻喜人,1951年9月7日入朝作战,1951年11月30日回国,率部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排除了敌机投下的重磅炸弹2000余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23军军长钟国楚(1912年—1996年),江西兴国人,1952年9月5日入朝作战,1958年3月回国,率部担负朝鲜东海岸、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24军军长皮定均(1914年—1976年),安徽金寨人,1952年9月12日入朝作战,1955年10月回国,率部担负朝鲜东海岸、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含金城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46军军长肖全夫(1916年—2005年),安徽金寨人,1952年9月15日入朝作战,1955年10月回国,率部担负朝鲜西海岸、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作为前线部队代表,出席了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16军军长尹先炳(1915年—1983年),湖北汉川人,1952年12月28日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率部担负朝鲜西海岸、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作为前线部队代表,出席了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原拟授中将军衔,后因个人问题改授大校军衔)。

第1军军长黄新廷(1913年—2006年),湖北沔阳人,1953年1月22日入朝作战,部队1958年10月回国,本人1953年回国,率部担负正面战场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54军军长丁盛(1913年—1999年),江西于都人,1953年2月2日入朝作战,1958年7月回国,率部担负平壤地区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金城战役,重创南朝鲜军,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21军军长吴咏湘(1914年—1970年),江西于都人,1953年3月14日入朝作战,部队1958年7月回国,本人1956年回国就医,率部担负正面战场东线防御任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金城战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先后有27个军参战,其中第67军军长李湘更是牺牲在了异国他乡之中,成为朝鲜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其他26个军长中,开国中将有15位,开国少将有10位,开国大校有1位,他们在战场上奋力指挥,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已逝的将军们值得后世的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