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管辖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种制度,一种是分封制,一种是郡县制。
分封制在商代已经创立,周代依循,并按照“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构想封国七十有二,这种制度整整延续800年,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郡县制并非秦帝国首创,而是祖龙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全国范围全面推行。
公元前738年,楚国灭掉权国后,武王熊通将权国的故地设为县,令大夫斗缗为县尹,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县制。
后来秦国模仿楚国设县。
郡县制始于公元前410年,吴起率领魏武卒尽取河西之地,担任河西郡守。郡成为比县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县隶属于郡,此前郡是比县更小的。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
1、分封制世袭,始终由天子宗亲或国家功臣的家族统治封国。郡县制不世袭,由政府任命委派官员管辖。
2、分封制的权限极高,人口、资源、赋税、军队全部属于诸侯私有。郡县制的地方长官只有行政权,没有其他权限。
3、分封制的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仅仅是朝拜、纳贡和军事支援,天子孱弱时甚至不履行义务。郡县对于国家的义务是全面的和绝对服从的,不履行义务的官员将被立即免职撤换。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而分封制往往造成国家分裂和诸侯割据。
郡县制优势明显,那么为什么执行分封制的周王朝拥有800年的国祚,而是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便土崩瓦解?
1、首先周王朝真正拥有中央集权的时期仅在西周阶段,东周的天子成为一种象征性地存在,实际上降格为拥有京畿地区的小型国家。西周历时275年,符合王朝国运不超过300年的普遍规律。
2、275年依然比15年长得多,对吧?秦帝国的短命虽然和胡亥赵高之流有一些关联,然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皇帝的执政重心问题。急于国家制度的高度统一、大规模建设以及对外军事行动,忽视了人心思故,安抚工作不够扎实。山东六国都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想在短短几年内让他们对秦帝国及新体制产生认同归属,绝非易事。
所以灭亡秦国的不是大泽乡起义,而是六国复辟。项羽并非不打算称帝,而是根本做不到,必须戏下分封,不能复国谁跟你玩。
楚汉争霸后原诸侯国的遗贵几乎死尽,大规模的伤亡让人们意识到大一统还是比诸侯纷争更加安定太平,刘邦才具备了称帝的环境。
3、西周的天子掌握了人口和资源的绝对优势,被分封的诸侯要么地盘很小没有资源,要么处于边鄙,需要时间来开发,同时还要抵御外族入侵。他们在短期内无法与中央抗衡,并且相互制约,没有哪个封国具备瞬间侵吞周边的实力,因而西周能够拥有275年的寿命。
4、秦帝国首次全面实施郡县制缺乏经验,县一级部署的军事力量极其薄弱,中央军又同时向南向北用兵,腹地空虚。项羽这种武力值满分的战神,带着几个人就夺取了县城,刘邦和其他势力同样如此,陈胜的义军能够在一月之内连克五县,全面着火的局势无力扑救。
国家的兴与亡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结为一两个因素,必然是多重因素造就的结果。
国祚短暂或者悠长,并不能直接说明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实际上两种制度并行于历代,直至康熙皇帝平定三藩。
郡县制!你得考虑官员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