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上书中央:应减少对外援助,人家上层一变,援助就打水漂了

国史研究 2024-12-20 00:38:26

1950年1月19日晚上,时任辽东省(今在辽宁省和吉林省内)省委书记的张闻天像往常一样打开广播收听,突然,他在广播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中央决定任命张闻天担任中国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代表团首席代表。

听到这则突如其来的任命,张闻天一时间不明所以,后来他才知道,中央的这项任命也是紧急讨论出来的。当时有同志提议章汉夫担任代表团首席代表,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后认为,章汉夫在资历方面有所不足,可以充当副手,首席代表的角色还是由资历和能力更强的张闻天担任为好。

后来,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张闻天改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就这样,张闻天从地方工作转入外交战线,并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10年。

担任驻苏大使4年后,1954年,张闻天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协助周总理开展外交工作的主要外交官之一,这一年,张闻天和周总理一起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

1955年,张闻天回到北京,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部长由周恩来总理兼任),负责协助周总理主持外交部的日常工作。

来到外交部上班后,张闻天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帮助外交部提高业务水平,他从改进外交部各司工作这个方面入手,对外交部各司的工作和业务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其中,张闻天比较重视的,是礼宾司的工作。

张闻天对礼宾司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勤俭办外交”的口号。张闻天认为,招待外宾的规格要和国际接轨,不可铺张浪费,宴请应该简单些。

对那些认为招待要通过吃海鲜,喝茅台来表示中国的气派的同志,张闻天指出:吃东西不一定要吃得太好,我的外交工作主要靠政策,不讲吃,吃得再好,不支持你的还是不支持。招待的菜品没必要搞太多,并不是所有外宾都习惯喝白酒,所以不必每次都上茅台;有的外宾很害怕河豚中毒,所以不要每次都上海鲜;接待外宾时,出了一些重要时节和场景,应该减少夹道欢迎和赠送礼品的力度……

张闻天的要求是:朴素大方,既不寒酸,也不豪华。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凸显了张闻天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品质。在张闻天的努力下,1956年2月,他主持起草了《关于交际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的报告,送周总理等审批。

如何做好外交工作呢?张闻天虽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家,但他的考虑和想法已经非常成熟了。他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信心和勇气”,“要有站起来的中国人的气派”,在外交中,我们不仅应该有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旗帜,还应该有适当的谦虚。只有把谦虚和自信结合起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走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外交道路。

张闻天的这些真知灼见,为我们后来的外交工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张闻天认为,对于朋友和兄弟国家,我们是应该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对他们进行一点经济技术援助,但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因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还不多,还穷,我们并不要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竞争。我们主要的,还是靠正确的外交政策和积极的对外政策来争取伙伴。”

张闻天坚决反对“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他指出,对外援助应该慎重和适当减少,否则人家上层一变,对这个国家援助的影响就打水漂了,实际收获不大。

张闻天同时认为,在国内的工作上也应该尽量避免浪费。他曾向中央建议,每年的“五一”和国庆,不必都邀请许多外宾进行大规模的庆祝,也不必两次都搞阅兵仪式,可以考虑减少或者取消。毛主席认为张闻天的提议是正确的,要他和贺龙元帅一起拟订方案,后来我们就对这方面的投入进行了调整。

张闻天在外交战线上十年的奋斗是卓有成效的。后来,中央在评价张闻天同志的一生时指出: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同志在外交部门工作期间,注重调查研究,勤于分析问题。他关于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论述,关于驻外使馆要以各国政府为主要工作对象、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必须坚持勤俭办外交等主张,至今仍然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