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不知道,书法史上关于楷书起源,有这样大的乌龙事件!

一笑聊知 2018-12-21 08:38:19

在说钟繇之前,我们先聊聊楷书。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而得名。

——这些大家都知道,那一笑今天就和各位说点你不知道的。

中国的书法史不好写,不单是史料少,说法杂,还有各种谬误、错漏,简直处处是坑。

比如楷书的起源,就曾经有过一段乌龙历史。

西晋书法家卫恒写了一本《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书法理论著作之一。

这本书里保存了当时各种书体、书史的演变,以及一些书法家的情况资料,被视为我国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

就在这么一本权威著作中记载了一句“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于是很多人就理解为“王次仲创造了楷书”。

《四体书势》

王次仲是谁?

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上谷郡沮阳县(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人。

他生于何年死于何时,一笑查遍了资资料,统统“不详”,只告诉我“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还有个传说是这样的:

据说王次仲少年聪慧、博览群书,十多岁时学识就已经很渊博了。

他在日常的学习中,深感秦代篆书的不便,所以创造了一套简便的新字体。

秦始皇知道后,征召王次仲到咸阳为官,负责书写篇章和法令。

王次仲一听,自己造字造成了抄写员,不就跟租房租成房东、泡妞泡成老公一样么?于是拒绝了征召,而且还一连三次拒接诏书。

秦始皇是何等样人?请了三次你都不来?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干脆派兵带了囚车去抓王仲次。

王次仲知道自己篓子捅大了,在官兵来之前就变成大鸟飞走了。

据说他变鸟飞走时还掉了两根羽毛在山上,两座山峰还由此得名大翮(hé,鸟翎的茎,翎管)山、小翮山(今河北赤城海陀山)。

——这个故事记载在《太平广记》的《神仙五》里面,你说靠不靠谱?

王次仲

以讹传讹之下,到了宋《宣和书谱》就断言:“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实际上,《四体书势》中说的“楷法”并非“楷书之法”,而应该理解为“楷模之法”。

卫恒是说王次仲是把字体做了规范,创出了可作为楷式、模范的书法。

这点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书断》中说得很清楚:“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中初,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也就是说,王次仲做的是和程邈一样的工作,只不过王次仲整理的是隶书,把隶书变得更规范了。

这里面提到的“八分”,就是我之前讲过的“八分书”。(不记得的童鞋回去翻我过往文章)

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楷书呢?

其实一种书体的出现,最初总是起于民间,而且要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可能是哪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

不过在这期间,确实还是有一些人起的作用特别大,所以才有了“某某创XX”的说法。

楷书当然也是如此。

(未完待续,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加关注可看之前文章以及及时获得更新提示。每天1分钟,通晓书法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