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进阶可选它,专治写字软趴趴

一笑聊知 2018-12-08 08:40:04

如果您不喜欢《曹全碑》的阴柔之美,那我就向您推荐一款充满了阳刚之气的《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 。

碑高290厘米,宽107厘米。

内容为记载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就是“汉初三杰”,给刘邦出谋划策的那位)、张释和张骞(就是开拓“丝绸之路”,通西域的那位)的功绩。

此碑186年刻立,明初出土,自发现之后,一直保存在东平州儒学(今东平县城东北隅大学街文庙旧址)明伦堂前。

1965年,《张迁碑》运到山东泰安岱庙,现藏于天贶殿历代碑刻展室内。

张迁碑

《张迁碑》古朴淳厚,雄强大气,用笔以方为主,许多笔画棱角分明,笔笔饱满,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

同样是隶书,为啥《张迁碑》和《曹全碑》差别就那么大呢?

这跟碑的创作者有很大的关系。

《张迁碑》是张迁的下属为了追念其功德而立。张迁本人不过是一介县令(荡阴令,管辖范围大致为今河南汤阴县一带),所以撰文者和刻碑者都是民间人士,和《曹全碑》的创作者层次差别很大。这就导致《张迁碑》的风格非常“接地气”,随性挥笔,不规整、不精细,甚至还有写完后再补的笔画,显得纯朴自然,有一种“拙”味。

其次,《张迁碑》的字形中,有意的掺入了大量的篆体结构,导致字形介于篆隶之间,再加上其主要是用方笔,更给人以青铜器上的金文的感觉,颇有古意。

另外,《张迁碑》横画竖画两端见方,撇画捺画也多顿挫,字形方正厚重,极显力度。当然,这一力量感的呈现主要得益于雕刻此碑的刀工,每一笔刻槽都很深,粗糙有质感,虽然有点“卖傻力气”,但也正好切合了大汉朝的豪迈气魄。

也正因为《张迁碑》的“拙”与“力”,较难以毛笔呈现,因此它更适合书法进阶,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

张迁碑拓本

明代才子王世贞评价《张迁碑》说:“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现代书法家费声骞先生在《古代碑帖鉴赏》中也提醒道:“《张迁碑》字迹看似规正古拙,实则结字巧丽,临写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点画之间的笔势往来,谨防古板僵木。”

《张迁碑》上承西周《大盂鼎》铭文书风,下启北魏《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方正书法先河。

包括后来的《郑文公碑》、《始平公造像记》等魏碑,都与《张迁碑》一脉相承,可谓汉碑继往开来之作。

(未完待续,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加关注可看之前文章以及及时获得更新提示。每天1分钟,通晓书法史。)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