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家华同志遗照
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消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同志,因病于2025年2月16日23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上海滩走出的红色精英:邹家华的革命之路邹家华同志1926年10月出生于上海,作为著名记者、出版家邹韬奋之子,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亲的进步思想。18岁那年,邹家华同志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在淮南参加了新四军,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45年6月,邹家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松江省哈东地委秘书、宾县常安区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务,在基层磨砺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留学苏联,厚积薄发: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基1948年至1955年间,邹家华远赴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在那里,他系统掌握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为日后在中国工业战线上的辉煌贡献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成归国后,邹家华被派往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人民友谊厂)工作。从工艺师做起,他一步步成长为厂长,带领全厂职工攻坚克难,为新中国的工业化事业贡献力量。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邹家华和他的同事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机床厂。
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文革劫难与重新启航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邹家华也未能幸免于难。他被下放劳动,经历了长达6年的艰难岁月。但是,邹家华并未被困难击倒。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在逆境中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
1972年,邹家华重新被启用,先后担任一机部机械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邹家华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1982年至1988年间,他历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兵器工业部部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要职,为中国的国防工业和机械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邹家华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推动机械电子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登高望远:国务院副总理与信息化领军人1991年4月,邹家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在这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邹家华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5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为21世纪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邹家华的晚年岁月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邹家华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积极参与立法工作,为推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贡献智慧。
退休后的邹家华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年轻一代。他曾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顾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

2025年2月16日晚,99岁高龄的邹家华溘然长逝。这位经历了中国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18岁参加革命,到99岁离世,邹家华的人生跨越了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他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推动者、贡献者。邹家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无悔的一生,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邹家华同志的离去,让我们再次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继承邹家华同志的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