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突然向中国示好?

燕梳楼说 2024-12-19 04:57:09

作者 | 燕赤侠

跟美国打交道这么多年,我们已经认识到,不能只看对方说了什么,而要看对方做了什么。

尤其是对特朗普这样的非常规政客来讲,他那张大嘴里吐出的话,最好不要轻易相信。

就在12月17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在各州的选举人团会议中获得足够的选举人票,从而正式获得总统职位。

选举人团会议是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统当选需要获得538张选举人票中的270张。最终统计结果显示,特朗普赢得了312张选举人票。

随后各州的选举人票结果将被送至国会,议员将在1月6日的联席会议上正式统计选举人票,并宣布特朗普为下一任总统。

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月时间,特朗普就将正式宣誓就职。我们对特朗普也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没想到的是,一向对华立场强硬的特朗普,突然对中国说起了好话。日前,在自家的海湖庄园举行记者会时,特朗普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

言下之意,难道说特朗普准备以和为贵,不继续围堵中国,转而开始加强中美合作了?

还是那句话,特朗普的嘴说什么,都是听听就好。他之所以对华态度缓和,主要是因为俄乌局势面临进一步升级。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已经承认,暗杀了俄罗斯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

尽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多名俄军将领身亡,但大多发生在前线,中将级别将领竟在莫斯科被乌克兰暗杀身亡实属罕见。

因此俄罗斯将此次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且直接威胁要对乌克兰军政最高层进行报复。

可以说,这次乌克兰主动打破了双方存在已久的默契。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有意避开对乌克兰军政高层的斩首式打击,乌克兰方面对俄罗斯也是如此。

随着基里洛夫中将遇袭身亡,俄乌冲突即将进一步升级。对于乌克兰的做法,很多人都不明白。毕竟这种暗杀行为,对节节败退的正面战场毫无帮助,只会进一步激怒俄罗斯,招致更大的报复。

实际上,乌克兰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让局势升级,因为一旦停战,泽连斯基政府就将面临下台。

众所周知,特朗普的心一直都在以色列身上。因此,俄乌冲突爆发这么久,拜登一直不同意授权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结果在任期将要结束时,立即通过了授权。

在今日,拜登又再次放宽限制,允许乌军使用美国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深入打击离俄乌边境数百英里的俄罗斯阵地。

拜登政府现在完全是一副不嫌事大的样子,一个劲地拱火,只想把局势进一步搞大,反正不用自己收场。

特朗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就在他对中国示好的当天,还批评了拜登政府的做法愚蠢。

他对拜登在采取这一举措前没有向他即将上任的政府征求意见表示愤怒,并且表示会推翻拜登最近作出的允许乌军使用美国远程武器深入打击俄罗斯领土的决定。

很显然,俄乌局势近来已经面临再次出现重大升级的可能,这对特朗普来讲不是好消息。他一心想要俄乌迅速停战,好腾出手来支援以色列。

更不要说在这个时候,拜登政府还频频对中国出手,再次加大力度打击中国芯片产业。

这就叫管杀不管埋,尽可能给下届美国政府制造更多的麻烦。特朗普不是能耐大,拜登就多给你挖几个坑。

想到到中方这边掀了桌子,开始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开始釜底抽薪。看起来这是中国对拜登政府行为的反制,实际上这也是专门做给特朗普看的。

我们已经表明抵抗的决心,中国不会再有任何容忍,只会用更严厉的反制措施回击美国。跟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相比,如今的中国可以说更有经验应对这样一个非常规政客。

正因如此,特朗普才会在即将顾此失彼的时刻,对中方采取缓和的态度,避免出现一上台就四面树敌的情况。

可是我们要明白,特朗普的示好只是一时的。别忘了,就是在他第一个执政任期时挑起了中美贸易战,之前还一再扬言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更高关税。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提名“反华急先锋”卢比奥担任美国国务卿,选择这些对华持强硬立场的政客进入内阁,特朗普显然不会对中国手软。

可以预见的是,美国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的围堵打压,更激烈的对抗迟早会来。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早已对美国说一套做一套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过去数年美国一直在逐步强化对中国的遏制打压,中美关系甚至一度跌入谷底,差点发生摩擦和对抗。

尽管美国一再想要实现“脱钩”,但现在中国仍是美国最大进口来源。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6906亿美元。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5368亿美元,占该国全部进口总额的17%。美国对华出口达1540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出口总额的7.5%。

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38个州前三大出口市场。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自身的消耗只会同样巨大。

我们已经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中学会了对抗之道,现在的中国不仅敢于斗争,也开始善于斗争!

0 阅读:12

燕梳楼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