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被夸上天的3个名人,其实都坏到了骨子里,却骗过了很多人

梁波散人 2024-06-28 21:02:41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能看到很多历史人物。经过课本的描述,学生们对于这些书中描述的人物都充满了敬佩,笔下的这些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但是认真一点就会发现,这些经过美化过的人物却并不一定是正能量的人物,反而是相反的,并不是人们认为的表面的样子。

1. 凿壁借光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培养坚韧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语文课程的书本中,会放入有很多古代的故事,让学生们学习理解。其中有一篇典故很多人都学过并且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凿壁借光,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西汉人匡衡。

匡衡,单单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相对于他这个人来说,他的故事更让人记忆犹新。匡衡的家中非常的贫穷,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时期,更别说晚上点灯了。但是匡衡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孩子,但白天要去地里干活是必须要做的事,那就只能晚上来学习。

可是时间是有了,但是黑漆漆的一片,路都看不清楚,更别提看书学习了。匡衡为了满足自己读书的愿望,想尽办法挣钱买书,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去学习。但是家中点不起灯晚上没有光,浪费了很多时间。于是匡衡便将自己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让邻居的光从墙上投了过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光点,成了匡衡在夜里读书的全部光亮来源。当然这种做法也仅仅只能是放在古代,人们对于房产意识并不是太认真的情况下。这种行为虽然是为了体现匡衡非常的爱读书,为了学习绞尽脑汁想办法。但是这种行为并不提倡,放在当今社会是违法。

不知道邻居到底知不知道有这个小孔的存在,反正匡衡利用这个小孔实现了自己读书的愿望。在自己创造的读书条件下,匡衡学到了许多知识,长大后利用所学的知识,顺利被重用成了丞相。在其位谋其职,匡衡在手握权利之后,正义凛然,为朝廷做了很多好事。

朝廷上的有一位叫石显的大奸臣,就是匡衡将其弹劾,并让石显受到了惩罚。百姓们知道自己拥有这么一位功臣,对他十分的尊敬,匡衡在百姓们的心中威望很高。朝廷对于匡衡也很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他爱读书的精神,而是因为他站在重要位置却一心为了朝廷和百姓。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扬的读书人,却在晚年将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匡衡在晚年时,将自己的封地扩大了4万多亩。不仅如此,他还用身份来欺压百姓,让百姓们为他效力给他种地。身份确实好用,百姓们受着欺压,却无人敢将此事上报至朝廷。

资料参考:凿壁借光——百度百科

直到汉武帝继位,匡衡仗着身份强占土地欺压百姓的事情才被人给曝光。在汉武帝的治理之下,匡衡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被贬为了庶人。匡衡为朝廷鞠躬尽瘁、肝脑涂地,效力了一辈子,却在晚年时,为了蝇头小利,妄想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全部归零。

2. 孔融让梨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是出自《三字经》中的一句话,说的也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一位出生在东汉末年年仅四岁的小孩子,在家中吃梨的时候,四岁的小孔融将大些的梨子拿给了自己的哥哥,而自己则拿了一个小一些的梨子。孔融这个兄友弟恭的举动,让很多都为其称赞,视为孝、友的典范。

孔融非常的聪明,很有才华,从小说起道理就头头是道。但是就在孔融13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却突然离世,得知这个噩耗之后,孔融非常的悲痛,浑身都没有一丝力气,瘫坐着。哪怕是站起身来走路,都需要有人在侧搀扶。孔融的孝子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更加的稳固。

孔融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很多人都用孔融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要孝顺。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他长大之后,却写下了只他的形象差之千里的句子。孔融在《孝经》中曾写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女对于父母来说并没与什么太深的感情,他们只是父母满足自己情欲下的产物;相同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也没有什么恩情,母亲也只是生育工具。这个论点在当时掀起了一场大风波,所有人都认为孔融言行不当,简直“不配为人”。

孔融做过很多让人无法理解、与他的形象大为不同的事情,就比如说,他曾经对一个官员非常的有意见,但他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直接就出言攻击。大庭广众之下对这个官员进行羞辱,甚至给他写信进行嘲讽。完全不顾念其感受,丝毫不顾及对长辈应有的尊重。

资料参考:孔融让梨——百度百科

3.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至9旬老者,下至三岁孩童,只要是在中国长大,应该都会这首诗吧。这首诗就是家长用来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不要糟蹋粮食。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农民伯伯将这些粮食精心呵护长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粒小小的米粒,都是在农民辛苦的滋养中长大的。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李绅,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李绅是在一个官宦家庭出生的,衣食无忧,能够写出来这样的诗句,可见其并没有任何的奢靡之风气。这首诗是他26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时,途径一片农民正在辛苦劳作的田间。见此情景,不由得有感而发。

李绅顺利考进了仕途,没想到竟然改变了心态。曾经的满怀百姓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迷权势与诱惑的人。为了吃到最新鲜的食物,他竟然命人将活鹅的脚掌直接砍下,放进蒸锅活活高温蒸制而亡。这也体现了李绅的冷漠与嗜血,毫无人性。

李绅甚至仗着权势欺压百姓,滥杀无辜。逼迫恩人老者自称孙子、肆意杖杀前来拜访他的朋友、贪得无厌奢靡无度,都是李绅的所作所为。江南地区在李绅的治理下民不聊生,大家甚至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只为保命。曾经壮志成成的诗人,终究是沦落为一个暴臣。

人性不单单是只看一两句诗句、一两句话就能看得出来的,世界也并不是非黑即白。在这些人说出或者做出那些正确的事情的时候,确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但是同样的,他们的行为也给到了人警示,不要被世间的繁华乱了心智,不忘初心,才是最好的人性。

资料参考:悯农——百度百科

0 阅读:0

梁波散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