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谋已久的中俄哈管道,中方一锤定音,不合算的买卖中国不会买单

胡麒牧博士 2025-04-16 14:57:08

中方大使在谈到中俄能源合作时,突然对俄方筹谋已久的中俄哈管道计划,作出了一番关键表态,这似乎也意味着,普京惦记已久的大计,彻底泡了汤。中方究竟有着什么考量,中俄能源合作,下一步又会走向什么方向呢?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

近日,在莫斯科举办的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对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做出了积极的总结与展望。

他表示,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的变化,中国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在2025年,俄罗斯对华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量,预计会超过前一年830万吨的水平,再创新高。

随后,张汉晖提到了中俄哈管道项目。他坦率地指出,从俄罗斯经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是不可行的。目前,这条线路上的现有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转”,主要负责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往中国。

普京

此外,中国在塔里木盆地、山西省和甘肃省等地的天然气开发,也在加速推进,这些地区生产的天然气,同样依赖现有的管道系统,输送至东部地区。

因此,要想在中俄哈之间,另辟通道以输送额外的俄罗斯天然气,就需要新建一条天然气管道,这在经济和工程上都面临巨大挑战,显然并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底,俄方还对这一计划信心满满。俄副总理诺瓦克曾表示,该项目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建设一条年输送能力达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

这条新管道将与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形成互补,提升总输送量,推动俄对华天然气输出。目前项目虽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仍需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规划。

中俄能源管道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迟迟没能解决的背景下,对于俄罗斯而言,能源出口,尤其是对华出口,已经成为挽救经济的关键途径之一。

在西方的长期制裁下,通过强化与中、哈的合作,俄罗斯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巩固在亚洲能源市场的地位,作为过境国的哈萨克斯坦,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利益。

在此背景下,张汉晖大使的表态,则揭示了中国在能源合作上的多重战略考量。当前,中国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和中哈边境的其他输气管道,已经获得了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在现阶段,中国似乎更倾向于优化和整合现有资源,而非急于启动新的重大项目。

中俄能源合作

此外,中国目前正通过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来保障能源安全,不仅注重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供应,还积极拓展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合作关系。而这种策略也能帮助中方,降低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哈管道的建设对中方而言,其实并不是“必选项”。当然,鉴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两国依然可以继续探索其他可行方案,以深化能源合作,从而实现真正的共赢。

2 阅读:460

胡麒牧博士

简介:解读大国财经,解码数字经济,解析国际经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