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斤的安禄山本是打了败仗的胡人兵马使,“安史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狐儿 2019-10-06 11:27:44

李隆基执政中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在天宝13年全国户口统计估计有八千万人,同时期全世界人口才刚过两亿,即使人口众多每年的人均粮食产量却达到了七百斤,相当于改革开放后1982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在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唐朝的国民个个装扮华丽,油陪热饼可以成为主食,寻常百姓家中也可以经常吃上羊肉。所以唐朝是以胖为美。这也是三百多斤体型庞大的安禄山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欢的原因之一。

除了宰相其他朝中官职及国防军政要职均向外族人开放,长安城内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丽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罗马人、穿梭其中从商做官。

李隆基执政之初亲自参与科举制度及兵役制度改进,一度亲自批阅县级官员的考题,对农业也采取调控措施。李隆基在执政中期面对如此繁荣稳定的长安城对权利逐渐失去兴趣,政务不在细心打理,潜心钻研声乐歌舞,在见到他儿子的老婆杨玉环后彻底放飞自我不理朝政。生活逐渐奢侈。全城百姓纷纷效仿,节俭之风荡然无存。

安禄山本是一个打了败仗,被押解回中央准备问罪的胡人兵马使,可是他通过贿赂官员洗脱罪责,同时应表演胡旋舞得到唐玄宗的注意,很快平步青云。宰相李林甫投唐玄宗所好推举安禄山为东北三镇节度使。三镇的节度使足足有15万人,力量已经盖过中央,而皇帝贵妃还在与安禄山嬉戏共舞,没有丝毫忌惮。

李林甫病死后原本市井地痞出身的杨国忠因为是杨贵妃的族兄成为新的宰相。升任宰相之前因争宠与李林甫为政敌。安禄山作为李林甫的党羽与杨国忠交恶。双方持续且轰动朝堂的党争皇帝却任其发展视而不见。安禄山再看到自己的权利甚至个人安危均遭到威胁,同时也认识到中央实力不济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发动兵变。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