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再一次刷新了外界对这场战争烈度的认知。天还没亮,乌克兰首都基辅接连传出巨大爆炸声,防空警报刺破夜空,数枚导弹和无人机带着俄方的“复仇”意味直冲决策中心。
不到半小时后,基辅的国家安全局大楼被击中,火光冲天,瓦砾四溅。据传,这次袭击目标明确,不仅让国家安全局的控制中心陷入瘫痪,甚至可能导致多名乌克兰高官丧生!
而就在俄军导弹落下的同时,乌克兰的反击也没有停歇。在俄罗斯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乌军发射的“海马斯”导弹直指民用目标,包括学校、文化宫甚至消防站。这一轮你来我往的攻防,不仅让人直面战争的残酷,更让局势的复杂性再度升级。还以为到现在可能会慢慢“降温”,没想到还越打越激烈了!
基辅此次遭袭后,乌克兰官方公布了伤亡情况:1人死亡,13人受伤。但是,比伤亡人数更让人揪心的,是基辅防御体系的脆弱。导弹碎片散落在城市的五个区,多个民用建筑、煤气管道和道路遭到破坏。
据俄方透露,这次袭击的目标还包括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部署阵地以及设计导弹的“卢奇设计局”。所有目标,俄方声称均被成功摧毁,这就像是对乌克兰的行动的直接回应!
因为在12月20日这场空袭前,乌克兰一直不断在俄境内制造袭击,从暗杀俄高官到破坏关键设施,都让俄罗斯“忍无可忍”。就在几天前,乌方承认了他们对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的“暗杀”,这位高级军官在莫斯科一栋住宅楼中被爆炸装置“精准处决”。
更早些时候,俄导弹专家沙茨基也在莫斯科州“离奇身亡”。这些袭击像是“尖刀”一般直插俄罗斯的核心领地,让俄罗斯意识到,乌克兰不仅能在战场上还击,还能通过秘密行动直接威胁俄军高层的生命安全。在自己的首都让官员“被杀”,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面子问题”,这是赤裸裸的“贴脸挑衅”!
于是,12月20日的“斩首行动”就不难理解了,俄罗斯的“报复”,瞄准了乌克兰情报体系的核心机构——国家安全局。多名乌克兰高官是否真的在这次袭击中丧生,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但俄罗斯毫不掩饰这一行动的政治意味。乌克兰政府对袭击保持低调,而美英法德的集体失声则更“耐人寻味”。美西方这时候不支持乌克兰,或许是怕“火上浇油”惹怒普京吗?
但就在基辅遭受袭击的同一天,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反击,导致6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儿童。据俄方称,这些“海马斯”导弹配备了集束弹头,直接针对民用设施展开攻击,而距离仅26公里的核电站所幸并未受损。
这样的攻击,俄罗斯显然无法容忍,俄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对乌克兰提出了严厉指控。确实,俄罗斯攻击乌克兰安全局时选在了凌诚普通民众都在家时,而乌克兰朝着民用设施有些“过分”吧!
但俄罗斯的报复行动还波及了基辅的一些外交机构。巴勒斯坦、阿根廷、葡萄牙等6个国家的驻基辅机构在这次袭击中不同程度受损,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葡萄牙召见俄方临时代办提出抗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发表声明,谴责俄罗斯的行动已经突破了国际法的“红线”。但问题是,这场战争中,又有谁真的在遵循国际法呢?这些“谴责”俄罗斯的国家中可是有的“明里暗里”支持乌克兰了!
此外,战场之外的能源战线也愈发紧张,乌克兰总理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将停止通过本国天然气管道向欧洲转运俄罗斯天然气。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邻国斯洛伐克的警告,称如果俄气无法通过乌克兰输送,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区域冲突。
这背后,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以及俄乌冲突对能源安全的影响,都在战争的阴影下变得更加复杂。现在也已经不单单时俄乌两国的范围了,打了这么久牵扯进去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即便战线拉到了现在,局势依旧没显露出任何平息的迹象。普京在近日的公开讲话中再度强调俄罗斯的新型“榛树”导弹,声称其射程达到5500公里,并且“无人能击落”。他甚至“邀请”西方国家在基辅部署更多防空系统,声称愿意测试这款导弹的威力。
这种“冷嘲热讽”式的发言,既展示了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主导权,也进一步激化了与西方国家的对立。俄罗斯不想让乌克兰进北约,但北约想扩大,矛盾因此越来越大!所以,无论是战场上的互相打击,还是外交与能源上的交锋,俄乌冲突的烈度正在持续攀升。泽连斯基希望通过外部力量改变乌克兰在战争中的被动局面恐怕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