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胁人类健康的众多疾病中,脑溢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让人们谈之色变。这一疾病会在瞬间让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被无情夺走生命。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中国脑出血的年发病率约为81例/10万人,发病率是欧美国家的2-3倍左右。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每多了解一分脑溢血的知识,相当于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筑牢一层防护网,在面对这一凶险疾病时,也能多一份从容与底气。
一 、什么是“脑溢血”?
脑溢血,医学上正式的名称为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实质或脑室系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它主要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两大类。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所有脑溢血病例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警惕脑溢血的可能:
一是突发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二是肢体麻木或无力,尤其集中在身体一侧;三是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表现为说话含糊、难以表达或理解他人话语; 四是视力障碍,如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双影甚至失明; 五是行走或平衡障碍,如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下降; 六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可出现嗜睡、昏睡、迷糊或昏迷等。
二 、 脑溢血、脑血栓与脑卒中的区别很多人都以为这其实是一种疾病,也有人认为它们不一样,但是就是分不清!其实,脑溢血、脑血栓和脑卒中虽然都属于脑血管疾病的范畴,但它们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脑溢血
正如前文所述,是由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血液流出血管,流入脑实质或脑室系统,常见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比脑血栓的发生更为严重,治疗也更加困难。
脑血栓
则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血液供应中断。这类患者多存在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基础问题,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脑溢血和脑血栓。从分类上来说,脑卒中可以分为出血性卒中(即脑溢血)和缺血性卒中(即脑血栓)。也就是说,脑溢血和脑血栓都属于脑卒中的具体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对脑部健康的重大威胁。
三 、诱发“脑溢血”的因素 脑溢血的发生不是偶然,背后存在着多种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是脑溢血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持续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使得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变得脆弱易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不断积累,最终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
02 脑血管畸形:
如动静脉畸形(AVM),这类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血管壁较薄,无法承受正常的血流压力,因此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03 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的瘤样突起。当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迅速流出,导致脑内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脑溢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04 血液疾病:
一些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凝固功能。正常情况下,当血管破裂时,血液会迅速凝固形成血栓,以阻止出血。但在患有这些血液疾病的患者中,血液的凝固机制出现问题,使得出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脑溢血的发生风险。
05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在脑溢血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壁的压力;饮酒过量会影响血压和血脂的代谢;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高脂饮食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会显著增加脑溢血的发病几率。
四、如何预防?
预防脑溢血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具体且有效的预防措施:
01 控制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确保血压能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02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盐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脂。
0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4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0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06 避免情绪激动 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兴奋、愤怒、紧张等,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溢血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学会保持心情平稳,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阅读、旅游等。
专家提醒 对于已经出现脑溢血相关症状的患者而言,及时且精准的诊断以及规范化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所在。通过早期借助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医生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脑溢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原因以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程度等病情信息。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对身体的损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患者争取更好的康复机会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