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会日益加重,患者可能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甚至出现肢体瘫痪。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知晓自身病情所处的阶段极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病情、更有效地进行疾病管理,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治疗。
01 帕金森病是如何分期的?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期方法是Hoehn-Yahr分期法。该方法根据患者症状累及的范围及程度,将帕金森病分为五级,级别越高,病情越严重。
帕金森病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
1级:单侧肢体疾病
1.5级:单侧肢体合并躯干(轴)症状
2级:双侧肢体症状但无平衡障碍
2.5级:轻度双侧肢体症状,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
3级:轻至中度双侧症状,不能从后拉测试中恢复,姿势不稳,转弯变慢,许多功能受到限制,但能自理
4级:重度病残,不需要帮助仍能站立和行走
5级:坐轮椅或卧床,完全依赖别人帮助
02 如何划分帕金森病早中晚期?
根据帕金森病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帕金森病可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临床上将Hoehn-Yahr分期1-2.5级定义为早期,3-4级定义为中期,5级则定义为晚期。
1、早期(Hoehn-Yahr分期1-2.5级)
在早期阶段,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震颤、僵硬或动作迟缓,没有明显的平衡问题,也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幻觉等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早期通常采用单药治疗,首选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使用较低剂量的单药治疗即可获得比较持续稳定的疗效,属于治疗的“蜜月期”。同时,结合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等,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2、中期(Hoehn-Yahr分期3-4级)
中期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双侧肢体受累,出现平衡障碍、姿势不稳等问题,但仍能独立行走。患者还有可能伴有轻度的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除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状外,中期患者还会出现帕金森运动并发症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
中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种类和用药时间,通常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抗帕金森病药物,此阶段康复治疗仍很重要,科学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运动症状及减轻并发症。除药物和康复治疗外,中期患者还可考虑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手术治疗方法。
3、晚期(Hoehn-Yahr分期5级)
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无法独立行走,需借助支具或在他人的搀扶下才能站立、行走,甚至卧床不起,可能伴有痴呆、严重认知障碍和幻觉,易出现肺炎、压疮等并发症。
晚期治疗较为困难,治疗的目标在于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改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此阶段药物治疗效果可能逐渐减弱,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限,因此护理和支持治疗尤为重要,包括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有所不同,治疗也应该是个性化的,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依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在此也提醒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务必要定期复诊,听从医生的诊疗建议,不要擅自增减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