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十三任王—祖乙(前1388—前1370年)

宗谱链 2024-08-07 10:24:15

祖乙,姓子名乙,一名滕,是商朝河甲的儿子。祖乙在位19年,期间迁都至庇,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商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使商朝重新兴盛起来。然而,祖乙在位时经常因天气异常而苦恼。为了安抚祖乙,名臣阿衡建议设立天台以敬祭天神。祖乙采纳了这一建议,但祭天并未解决问题。

天文学家万年得知此事后,带着日晷和漏壶向祖乙解释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认为万年的解释有理,于是命人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设立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遣十二名童子侍奉万年。祖乙希望万年能够准确测算日月规律,制定出历法,为百姓造福。

一次,祖乙命阿衡去了解万年历法测试的进展情况。当阿衡登上日月坛时,看到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意识到万年的历法已经成功,不禁感到忐忑。他担心万年因历法得宠而自己受到国君的责难,于是暗中策划,派遣刺客去除掉万年。然而,刺客在行动中被卫士发现并当场缉拿。祖乙得知后惩处了阿衡,并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请国君定个节日。”祖乙决定将春天定为岁首,命名为“春节”。

万年经过长期观察,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并将历法呈奉给继任国君时,已满面银须。国君深受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春节由此而来,后来的人们在过年时悬挂寿星图,以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祖乙迁都至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后不久,黄河发生大涝,冲毁了都城。当时辅佐朝政的是巫咸的儿子巫贤。巫贤建议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祖乙采纳了这一建议。后来,因大水再度泛滥,最终迁都至庇。因此《古本竹书纪年》中称祖乙迁都至庇,称其为中宗,和《史记》并不矛盾。

庇靠近大彭国,彭伯忠心于商王室,是商王朝的重要屏障。同时,庇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迁都后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王室也再次兴盛起来。

在位期间,祖乙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商朝的职官制度分为内服官和外服官,内服官包括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其中最高的政务官称为“相”,还包括卜、祝、作册、师长、太师等职。内廷事务官负责王室具体事务,外服官则包括方国首领和边境卫士。

商朝时期实行贡纳制度,同时还有劳役租“助”,要求农人助耕公田,收获归统治者所有。商朝统治者推崇神权观念,依据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商朝人注重农业,商汤曾派毫人帮助种地。甲骨文中频繁出现对丰收的询问,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

商朝在手工业方面成就显著,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高峰,原始瓷器的发明,洁白细腻的白陶,以及精细的玉石器工艺,都展示了商代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方面也有平纹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等,提花技术已相当成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甲骨文中称祖乙为中宗,与太乙、太甲合称为“三示”,其病故后葬于狄泉,由其子祖辛继位。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