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业警报拉响:当技术“吞噬”工作,传统工作正在“消失”

江话直说 2025-02-18 15:13:3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汽车等前沿技术的显著进步,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就业格局的深刻思考:我们是否正迈向一个没有工作的未来?

这一问题并非新近出现,至少200年前英国的卢德运动,就已反映出人们对自动化可能取代工人、导致大量失业的担忧。此后,类似担忧反复涌现。

如1964年提交给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三重革命报告》,虽预测工业自动化将使数百万人失业,但这一情况并未成真。过往经验让人们形成传统思维,认为技术虽会摧毁部分行业与职业,却也会催生全新行业与工作,且新工作往往优于旧工作。

然而,一类特殊“工作者”——马的遭遇,却给我们带来警示,它们因汽车、卡车和拖拉机等技术的出现,工作被完全取代且未迎来新机会。那么,未来人类劳动力是否会像马一样变得多余?

与取代马的传统机械不同,未来的机器将具备思考、学习和适应能力,这意味着技术开始侵蚀人类区别于马的关键能力,进而威胁到人类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以往技术相比,当今信息技术有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呈现持续的指数级加速发展态势。以摩尔定律为代表,计算能力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大约翻了30番,且在软件、通信带宽等多方面均有体现,这种加速还将持续,这预示着未来将出现超乎我们想象的巨大变革。

其二,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思考能力。这里并非指达到人类水平或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而是指机器和算法能够决策、解决问题和学习,机器学习技术便是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谷歌旗下深度思维部门的阿尔法围棋系统就是典型例子,它在围棋领域击败世界顶尖棋手。

围棋棋盘布局可能性近乎无限,远超宇宙中原子数量,且围棋冠军下棋时多凭直观感觉和直觉,然而即便如此,围棋也未能逃脱被自动化攻克的命运,这表明以往我们认为需要独特人类能力的工作并不一定安全,自动化的边界正不断扩展,侵蚀我们原本认为不会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作领域。

其三,这些技术正迅速向技能阶梯上游攀升,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低薪、蓝领或教育程度较低者所从事的工作。

如今,会计师、金融分析师、记者、律师、放射科医生等专业工作已受到波及,这使我们对未来哪些职业、任务和工作会受自动化威胁的传统假设面临挑战。

综合这些趋势,我们极有可能走向一个失业率高企、就业不足、工资停滞或下降、不平等加剧的未来,这不仅会给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引发根本的经济问题。就业作为分配收入和购买力的主要机制,若大量消费者失去购买能力,市场经济将面临停滞甚至陷入衰退螺旋。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从理想化框架来看,未来人们或许无需长时间工作,可拥有更多休闲时间、陪伴家人以及从事有意义的活动,这是值得追求的美好愿景。

但现实中,我们必须正视可能出现的严重收入分配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被边缘化。为解决此问题,将收入与传统工作脱钩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而其中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施某种形式的有保障收入或全民基本收入。

目前,基本收入理念备受关注,世界各地也在开展相关试点项目和实验。需要明确的是,基本收入并非万能,它只是一个起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和完善。

例如,可在基本收入中纳入明确的激励措施。对于面临辍学风险的高中生,若他们知道无论是否辍学都能获得相同基本收入,可能会产生放弃学业的消极想法。

因此,可设计让高中毕业生获得略高于辍学者的收入。此外,还可将激励措施扩展到社区工作、帮助他人、保护环境等领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改进基本收入机制,还能为解决未来在传统工作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寻找生活意义、满足感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等问题提供思路。

在政治和社会层面,这种完善后的基本收入也更易被接受和实施。我们本能地担忧基本收入或扩大社会保障网络会导致有人坐享其成,但未来机器将有能力承担更多工作,这为我们构建社会和经济结构提供了更多选择,甚至成为必然选择。

因为就业机制若瓦解,必须有其他替代方式来维持经济体系的运转,否则整个体系将面临无法持续的风险。

总之,解决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与经济问题,构建惠及社会各阶层的未来经济,是我们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我们必须积极行动,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5-02-20 20:48

    没人有钱给你们赚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