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个中奖瓶盖兑换无门,厂家、经销商谁在耍“无赖”?

正商参阅 2022-11-20 14:16:22

在浙江嘉兴开批发店的黄女士,拿着4973个有奖瓶盖想兑饮料,却被上级经销商拒绝。

#1

4973个瓶盖、约17000多元

兑换无门

据了解,黄女士兑换的产品是一款能量饮料,瓶盖里有一定几率有“一元换购”的内容。消费者可以拿着瓶盖,可以到商家加一元钱再买一瓶。但是商家之间,拿瓶盖换饮料是不需要加钱的。

黄女士也透露,自己兑换饮料都是无偿的,属于义务劳动。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瓶盖是其他小店拿着一堆瓶盖找到自己时就直接给换了。因为她自己也没办法区分对方拿的瓶盖是不是她销售出去的。现在这4973个瓶盖,按一个瓶盖一瓶饮料算,折合17000多元钱,压在她手里,很有压力。

#2

经销商:

货进的少,兑的多

哪里进的货,就去哪儿兑奖

随后,拒绝给黄女士兑现的上级经销商也透露了自己的原因,据该经销商表示,以前都全给黄女士兑了,但是今年黄女士开始进得少,兑的多,上次给她送了30箱饮料,她全是用瓶盖付的。还说黄女士的盖子不是从他那儿进的,从谁哪里进的货,就该从哪儿兑奖,同时建议她直接找厂家。

在纳食看来,从批发商的角度来说,瓶盖都是一样的,确实不太好区分是不是自己卖出去的饮料中的奖。要是都不换,也不太现实。

但从经销商角度而言,用瓶盖兑奖,本身是一种促销手段,目的还是为了赚钱,不可能每瓶都有奖。现在黄女士不付钱,全用瓶盖来付,经销商一分钱挣不上,还得搭上运输的油费等成本,肯定是亏钱的,不愿意也是正常的。

所以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于,黄女士手上多出来的瓶盖到底是哪儿来的?中间有没有违法犯罪的问题。

毕竟经销商销售出去100瓶饮料,不可能就回来100个有奖瓶盖,更不可能出现100多个有奖瓶盖,这些瓶盖总有个出处。

如果是有人故意伪造厂家的瓶盖,用于骗取厂家的饮料,那么可能就涉嫌诈骗罪了。但不管怎样其实这类活动,绝大多数是由厂家兜底,兑换的最终责任是应该由厂家承担。

#3

“一元换购”会步“再来一瓶”后尘吗?

了解饮料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上述“一元换购”的促销形式是“再来一瓶”活动的翻版,再来一瓶曾经风靡全国,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这个活动竟然已经没有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企业做“再来一瓶”活动了呢?“再来一瓶”的历史会再次出现在“一元换购”上吗?

据了解,当年“再来一瓶”活动的发起者青岛啤酒。当时啤酒市场竞争激烈,青岛啤酒的地位并不稳定。为了扭转局面,青岛啤酒发起了“再来一瓶”活动,短短几个月时间,青岛啤酒在杭州成功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使得当时的喜力更加艰难,最终被青岛啤酒收购。

但真正让人们记住“再来一瓶”活动的是康师傅。随着茶饮料的成功,康师傅在饮料市场上,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之一。康师傅的成功让其他品牌垂涎于茶领域。例如,可口可乐在2008年推出了一种名为生叶茶的饮料,并迅速抢占了15%的市场份额。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康师傅在2009年发起了“再来一瓶”活动,共赠送15亿瓶,中奖率高达20%。康师傅的消费让竞争对手眼花缭乱,考虑到当时,其15亿瓶(相当于许多饮料品牌多年的销售额)仅仅是一个奖金。康师傅以其超高的免费饮料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2009年康师傅的饮料收入增长了32%,足以让人看到“再来一瓶”活动的成功。

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模仿。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再来一瓶”的促销方式对厂家非常有利。但"再来一瓶"几乎消失的原因,是为了盈利而制造的大量的假瓶盖。

“再来一瓶”虽然让不少饮料品牌打响了知名度,但同时也让他们损失巨大。因为这个活动有个缺点,所谓的中奖者只需要拿着瓶盖去兑奖就可以,无须证明这个瓶盖是从饮料瓶上拧下来的。于是这被许多不法分子抓住机会,趁机伪造了一批中奖瓶盖。这在其中参与最多的就是各地的分销商。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仿冒了瓶盖,这里面的成本只有几毛钱。因为饮料公司有规定,分销商需要为其回收瓶盖,然后公司再给相应数量的饮料。但是很快饮料公司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每一批生产的饮料里,中奖瓶盖是固定好了的,比如某一批次的中奖数量是1000万瓶,回收的瓶盖多达2000万个,公司这一批损失了1000万瓶饮料的钱。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每一个瓶盖的利润很小,但是饮料这个东西的量很大,所以从整体上看是非常有利可图的,由于瓶盖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一些不法分子直接生产刻有“再来一瓶”字样的瓶盖,再找中间环节兑换或出售,非法获利数百万。这无疑损害了厂家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厂家不再进行此类活动。或者用新的营销活动,不容易模仿和假冒的方式做推广或互动。

这也就是现在很多饮料企业在使用的“一元换购”了,但是从黄女士的事件来说,兑换厂家使用的一元换购还是属于传统的玩法,仅仅是为了促销,获取销量上的增长。据了解,目前很多饮料厂家运用的是“一物一码”为产品瓶盖附上专属的二维码的新型促销形式,扫码后通过“一元换购”或者“一元乐享”的形式到门店核销,即核即销。

这样一来则无须业务员重新回收瓶盖至厂家检验,解决了过往中“没全部收集”、“漏掉了某个终端点”的弊端;二是可以防止有人故意造假瓶盖进行牟利的行为,避免厂家、经销商、业务员和终端门店的利益受损,还减轻了彼此的压力和负担。

总之,在纳食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包括事物的发展阶段、高潮阶段、衰落阶段,就像处于退却阶段的“再来一瓶”活动一样和新型“一物一码”一元换购。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鼓励厂家拿出新的思路,消费者也会接触到新的营销模式。

来自纳食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 2022-11-23 11:55

    采访的时候厂家问他是哪的,结果明明是嘉兴的,硬说成杭州的[吃瓜],要么低价回收的瓶盖,要么串货,反正不会是他说的做好事,无偿给人家兑换的,记者帮忙也得长点心,可不能帮人非法挪利

正商参阅

简介:知名政商、财经、文化类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