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年,听闻刘穆之病逝,刘裕心急如焚,急忙班师回朝。临行之前,刘裕糟糕的人事布局,不但导致长安被胡夏攻取,还损失了6位名将,南朝宋开国就帅才凋零。
长安、洛阳,天下形胜之地,也是古代王朝的“正统”所在。西晋末年,天下混乱,群雄逐鹿,长安也是争夺的焦点之一。
刘裕、赫连勃勃,十六国后期两位雄主,对长安都虎视眈眈,势在必得,双方进行博弈。
赫连勃勃,匈奴人,父亲是刘卫辰。北魏崛起时,拓跋珪痛恨刘卫辰当年引导前秦灭亡“拓跋代”,故而荡平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侥幸躲过一劫。
来到关中,赫连勃勃投奔姚兴,为后秦效力。姚兴为了抵御北魏,对赫连勃勃委以重任,让他镇守朔方,与北魏死磕。
赫连勃勃是聪明人,他知道匈奴打不赢鲜卑,如果跟北魏唱反调,非要为自己的祖先复仇,将会死得很惨。
乱世之中,胜利才是王道,不管使用什么手段,这是赫连勃勃的生存法则。为了增强实力,赫连勃勃来到朔方不久,立刻与后秦翻脸,还吞并自己岳父的部落。
姚兴恼火赫连勃勃,多次出兵征讨,却一败涂地。此时,后秦内部不稳,又跟西部的“诸凉”,以及北魏有冲突,跟东晋也不好,对赫连勃勃力不从心。
407年,赫连勃勃夺取后秦的岭北地区,征服了当地部落,便成立王朝。赫连勃勃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将国号改为夏,史称“胡夏”。
赫连勃勃攻打关中,秦军屡战屡败,直到猛将姚绍督师。姚绍善于用兵,将赫连勃勃压着吊打,收复许多失地,却又迎来更强大的对手。
409年,刘裕讨伐南燕,姚兴派兵增援慕容超,并扬言:“如果晋军不撤退,立刻出兵10万,荡平江南。”
秦军气势汹汹,刘裕也不客气,直接回复:“尽管来吧,如果你不来,我还得找时间去关中消灭你们。”
刘裕,号称帝王收割机,寒门出身,能力超强。刘裕志在夺取天下,攻打关中也是树立威望的一种方式,既然姚秦主动“找上门”,岂能客气。
417年,刘裕率兵北伐,以王镇恶、檀道济为前锋,借道北魏境内,攻打姚秦。
此时,姚兴已经病逝,儿子姚泓继位,能力不足,内部不稳,正好是用兵之时。
刘裕北伐,途经北魏,遭遇长孙嵩的4万骑兵袭击。鲜卑骑兵一路沿着黄河跟随晋军,不但击杀落单者,惹怒了刘裕。
北方征战,鲜卑骑兵横扫强敌,姚兴、赫连勃勃都不是对手。其中,赫连勃勃与北魏仇恨很深,却不敢去招惹鲜卑,可知北魏有多强悍。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对鲜卑骑兵有信心,便采取长孙嵩意见,半路截击刘裕,攻打晋军。
刘裕为了免除攻打关中的后顾之忧,也决定收拾鲜卑骑兵。刘裕让朱超石、胡藩率2700步兵登岸,手持长槊、弓弩、盾牌,并配备战车,摆下“却月阵”,正面迎战鲜卑骑兵。
2700打4万,且步兵对抗骑兵,刘裕不但取得胜利,还能追击。如此,北魏才知道刘裕不好惹,便不再阻拦,晋军得以长驱直入。
听闻刘裕北伐,姚绍急忙班师回朝,前往潼关镇守。赫连勃勃打不赢姚绍,也想坐收渔翁之利,便坐视双方战斗。
姚绍主动出击,多次被王镇恶击败,损兵折将。如此,姚绍干脆坚壁清野,不与晋军交战,非要拼后勤,拖垮王镇恶。
晋军远道而来,粮食补给线太长,一旦相持不下,很容易溃败。但是,王镇恶在关中的根基雄厚,他爷爷王猛治理下,关中对王氏心存感激,便主动送粮食。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镇恶暂时做到了,晋军很快就攻克潼关,秦军覆没,时隔百年,长安再次回到晋朝手中,刘裕威名赫赫。
拿下关中,姚秦的力量已经崩溃,刘裕几乎杀个精光,但赫连勃勃还在,危机并未解除。刘裕想暂时休整队伍,营造关中基地,然后攻打赫连勃勃,完全拿下关中地区。
想法很美好,现实残酷,刘穆之病逝,刘裕后方不稳,不得不考虑班师。刘裕为了稳定局势,便书信赫连勃勃,希望与胡夏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赫连勃勃对长安虎视眈眈,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刘裕,但并非没机会,因为他有一位谋士王买德,给他出大招。
王买德对赫连勃勃说:“刘裕北伐,目的是立威,他肯定要返回江南,并借此机会登基称帝。一旦刘裕回去,关中将领矛盾暴露,相互拆台。此时,君王一路攻打青泥,一路攻打潼关,长安如同囊中之物。”
王买德的意思很明确,刘裕还在关中,皇上就不要出兵,否则很惨。但是,刘裕肯定要回江南,这是局势使然;一旦刘裕回去,我们就迎来机会,长安就是大夏的土地。
刘裕打仗很厉害,用人方面就不敢恭维,尤其这次关中人事布局,导致长安得而复失。损失一万精兵不说,连王镇恶、沈田子、王修、朱超石、朱龄石、傅弘之等6位名将都赔了进去。
王镇恶、王修是关中人,与南方“北府”出身的将领不和睦,且王镇恶喜欢劫掠钱财,不得民心。此前,关中民众认为他是王猛的孙子,应该比较厚道,谁知判若两人,故而心寒。
刘裕离开长安之前,让未满13岁的儿子刘义真坐镇关中,王镇恶等十几位名将辅佐。刘义真是小孩子,将士之间矛盾尖锐,且胡夏虎视眈眈,真不知道刘裕是怎么想的。
沈田子是“北府”的领头人之一,与王镇恶关系非常差,也担心出问题。但刘裕却不以为然,他对沈田子说:“你们十几人,还搞不定王镇恶一人吗?王镇恶就算是钟会,我们也有卫瓘。”
将领之间矛盾,刘裕心知肚明,却不去解决。刘裕刚回到江南,关中将领立刻挑起冲突,相互拆台,王镇恶被沈田子处死,王修又杀了沈田子。如此,关中系与北府系矛盾公开化。
东晋将士内斗期间,赫连勃勃乘势出兵10万,分三路攻打长安。谁知,傅弘之区区5千步兵、骑兵,却在池阳、寡妇渡打垮秦军前锋,赫连勃勃的太子落荒而逃。
东晋在关中的兵马不多,也就一万出头,但战斗力比胡夏强。如此,赫连勃勃决定拿出看家本领“遇见弱者则穷追猛打,对手强悍则躲避,等待机会。”
赫连勃勃等了八个月,继续坐观局势发展。此时,刘义真在北府主将的误导下杀了王修,彻底失去了关中民心,他们选择支持胡夏,长安危机重重。
刘裕闻知内斗白热化,心急如焚,立刻让朱龄石、朱超石兄弟去长安,刘义真则返回洛阳。谁知,刘义真临行之前,将长安搜刮一空,带着财富行军,影响了撤退速度,也失去了人心。
赫连勃勃乘势出兵青泥、潼关,断了晋军的后勤与突围路线。此时,民众倒向了胡夏,晋军因劫掠过度,反而成了敌人,结果可想而知。
朱龄石、朱超石、傅弘之等将领为了掩护刘义真突围,与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展开厮杀,结果全军覆没,但刘义真却跑了回来,也算完成刘裕的任务了。
胡夏攻取关中之战,刘裕留守的一万精兵,以及6位大将全部败亡,可谓损失惨重。其实,赫连勃勃并不是很强的,如果晋军不内斗,胡夏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刘裕返回江南,如果把北府将领带回来,让王镇恶、王修等关中人马镇守,赫连勃勃也不敢轻举妄动,即便出兵也被击败。那么,刘裕为何不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