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与13位上将合作过的百岁中将——曾思玉

简介一个人 2025-02-23 19:50:35

曾思玉

曾思玉(1911-2012),原名曾世裕,江西省信丰县人,享年101岁。

1928年参加信丰农民暴动,1930年被编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信丰苏维埃赤卫军战士、小队长,红1军团第12军第36师政治部宣传队中队长、第108团连指导员,红军大学学员,红12军第36师第107团代政委、第109团政委,红1军团第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军团司令部侦察参谋,陕北抗日红军大学学员,军委警卫第1团政委,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主任邓华【上将】)、第4团政委(团长罗华生【少将】);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

曾思玉、洪林夫妇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政训处民运股股长(主任邓华),第343旅第686团政治处主任(团长李天佑【上将】,政委杨勇【上将】)、代理团政委(团长杨勇),第343旅政治部主任(旅长杨勇,政委肖华【上将】),115师所辖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军区运河支队政委(支队长曾国华【中将】),115师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旅长兼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上将】)、教导第3旅政委(代旅长王秉璋【中将】),八路军129师所辖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政委段君毅),129师所辖冀南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政委段君毅)。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政委苏振华),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冀察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郭天民【上将】,政委刘道生【中将】),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政委刘道生),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陈正湘【中将】,政委胡国光)、司令员(政委王昭),解放军第19兵团第64军首任军长(政委王昭)。

曾思玉夫妇在朝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陆军第64军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64军军长(政委王昭)、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韩先楚【上将】、黄永胜【上将】,政委李志民【上将】、旷伏兆【中将】),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沈阳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58-1960.司令员邓华、陈锡联【上将】,政委周桓【上将】、赖传珠【上将】)、军区副司令员(1959-1967.司令员陈锡联,专职政委赖传珠、曾绍山【中将】)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1967-1973.专职政委刘丰【少将】、王六生【少将】、肖思明【少将】)兼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委会主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指挥部首任指挥长,中央军委委员(1969-1982),济南军区司令员(1973-1980.专职政委袁升平【中将】、徐立清【中将】、任思忠【少将】、肖望东【中将】),南京军区顾问。

1967年毛主席在武汉接见曾思玉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思玉自称“福将”,身经数百战,历险五十余次,敌人的子弹、弹片都是擦身而过。

夫人:洪林(1921-2005),原名沙春喜,回族,山东省冠县人,享年84岁。

曾思玉夫妇与子女

注:

段君毅(1910-2004),河南省范县人,后任国家铁道部部长。

王昭(1917-1970),河北省平山县人,后任青海省省长。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