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是朱标还是朱高炽?为何后边的太子没权力了?

丰丰谈历史 2025-03-29 11:05:00

网上有一个段子,朱元璋最爱的儿子就是和马皇后生的嫡长子朱标。别的皇子造反,要被千刀万剐,朱标如果造反,朱元璋能乐开花。

相应的,朱标也是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连自己的帝王班底都给朱标用了。

那么这是真的吗?

其实细读史料,朱元璋宠爱朱标这个嫡长子兼继承人是真。

但朱元璋同时也是一个皇帝,有着皇帝的铁血和冷酷。自古君王都爱提防盛年的太子,朱元璋也不例外。

而且,明朝的太子虽然普遍上都挺可怜的,但后来的明朝还是出了一个太子,权力比朱标更大。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朱标作为太子究竟有多大权力,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究竟是谁。

01、朱标作为太子有多大权力

朱标有生之年,朱元璋从来没有考虑过第二个继承人。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就把朱标立为吴王世子。等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便一刻也不能等地把朱标立为太子。

这一年的朱标,只有13岁。

而他那些最大只比他小1岁的弟弟们,直到两年后才正式封王。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十分上心,不仅请了包括宋濂在内的许多当世大儒教导朱标文化课和治国之道,还让带刀舍人周宗教导朱标武艺。

自古以来东宫太子都自有自己的太子党,但是朱元璋却下令,让自己的重臣们同时兼任东宫官员,皇帝和太子共用一套班底。

朱标23岁便开始“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深度参与到朝政大事当中。

就连朱元璋起了迁都之心,也是让朱标亲自去考察新都城。

不过,我们却可以在朱元璋和朱标的相处当中,窥探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朱标当上太子不久,大臣就上书,请朱元璋按照元朝旧制,任命太子为中书令。

中书令就是当朝宰相,是真正的百官之首。如果朱标当上了这个中书令,那可真就是毫无疑义的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了。

可是朱元璋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朱标年纪尚轻,正处在学习阶段,不必担此重任。

在这里朱元璋实际上是削了一把太子的权力。

不过考虑到太子兼任中书令的历史并不长,唯有宋朝和元朝偶尔为之,加上后来的朱元璋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

所以这里的朱元璋也不见得是针对太子本人,而是对朝堂的安排有自己的思量。

随后朱元璋下令,太子的东宫不再另设府僚,皇帝和太子共用一套班底。

朱元璋的理由是,这么一来,今后如果自己御驾亲征,太子就可以无缝衔接,直接处理朝政。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朱元璋极度信任太子朱标的表现,毕竟把自己的班底都给太子用了。

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李渊对李世民说,李世民不需要再有自己的幕僚,而是让李渊自己的班底去处理秦王府的事务吧,会有人觉得这是李渊信任李世民的表现吗?

要知道,李世民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靠的正是包括房玄龄、杜如晦在内的秦王府十八学士,长孙无忌、尉迟恭这些独听命于自己的班底。

皇帝和太子共用一套班底,换句话说就是太子没有自己的班底,没有自己可用之人。

像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这些号称兼任东宫臣属的重臣名将,其实只会听朱元璋一人的命令。

这是朱元璋对太子的另一道提防。

朱标这个太子,也的确当得如履薄冰。

很多人喜欢说,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一定乐呵呵地主动退位。

可是历史上真正的朱元璋,连和朱标的审案意见不一样,都要把中间传话的大臣逼得装疯。

朱标的老师宋濂本来已经告老还乡,可是宋濂的孙子宋慎卷入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气愤之下,竟要把宋濂也杀死。

朱标和马皇后苦苦求情,有些史料甚至记载朱标不惜跳入水中以死相逼,朱元璋才放过宋濂。

朱元璋心爱的孙贵妃去世的时候,朱元璋不顾发妻马皇后还在世,命令朱标这个皇太子给孙贵妃穿丧服。

皇太子为庶母穿丧服,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先例,这是把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颜面按在地上摩擦。

朱标表示反对,竟然被朱元璋提剑怒骂,最后朱标不得不屈服了朱元璋,开了太子给庶母服丧的先例。

各方史料表明,朱标这个太子一直当得小心翼翼。

明朝人写的不少史料当中都记在了他和朱元璋的多次冲突,普遍认为他是不堪压力而死。

而朱元璋不给朱标独立的太子班底,理论上是说这样子他今后出征,太子方便监国。

可是朱元璋自从登基之后就再也没有御驾亲征过,所以朱标也从未真正监国过。

我们搜索史料,也没有什么朱标以太子身份处理朝政的记载。

朱标的太子地位的确稳如泰山,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要更换太子的事,甚至朱标死了都要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太孙。

但是说朱标作为太子的权力有多大,的确很难从史料上看出来。

只能说朱元璋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他固然对朱标这个太子感情极深,不曾动摇,但是他也不会放权给太子。

这是一个帝王对年富力强的太子本能的忌惮。

那么明朝的其他太子是什么情况呢?

02、朱高炽作为太子不简单

朱标之后,明朝的第二任太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嫡长子朱文奎。

但是朱文奎在靖难当中和朱允炆一起失踪的时候,年仅7岁,自然是谈不上什么太子的权力之类的。

接下来的第三个太子,就是朱棣的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这个太子,当得可真是憋屈。

靖难的时候,朱棣带着次子朱高煦征战,而朱高炽这个嫡长子兼世子则坐镇后方。

朱棣在南京登基之后,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把朱高炽召到南京去,而是让他继续在北京待着。

因为朱棣向来不喜欢朱高炽这个胖得骑不上马的长子,而更喜欢和他一样英武的次子朱高煦。

原本朱高炽是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朱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如今朱棣是皇帝了,朱高煦也在靖难当中立了不少战功。

朱棣有充足的理由,舍弃朱高炽,而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犹豫了整整两年,踩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压力,以及解缙一句“好圣孙”的劝解下,立朱高炽为太子。

但他心底终究是心不甘情不愿,加上对次子朱高煦心怀歉疚。

所以他对朱高炽这个太子也是横眉冷对。

一开始,朱高炽的待遇和朱标这个堂兄完全比不了。同样的年纪,朱标以及上朝听政了,朱高炽却只能做一些接待宗室的基本工作。

可是随着朱棣亲征漠北,朱高炽的命运也开始改变。

朱棣远征,自然无法吧文武百官和整个朝廷都带走,而只能把军国大事抓在自己手里。他只能让人留在京城监国,处理日常事务。

而这个人选,非太子莫属。朱棣在怎么偏爱朱高煦,也不可能把监国重任交给太子以外的人,这只会引起朝堂动荡。

与此同时,朱高炽的好大儿,朱棣寄以厚望的皇长孙朱瞻基也逐渐长大。朱棣对这个孙子越看越喜欢,迫不及待把他立为了皇太孙。

自从朱棣频繁远征、朱瞻基也成为皇太孙之后,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愈发稳固。

十余年的时间里,朱高炽先后6次监国,时间最长的一次持续了3年10个月。

以至于网上有很多人戏称,这时候的朱高炽才是明朝实际上的皇帝,朱棣只是他的北征大将军。

虽然朱棣作为一个逐渐年老的皇帝,免不了忌惮年富力强的太子,亲征归来之后总是想方设法找朱高炽的茬。

可是朱棣从来没有动摇过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没有考虑过第二个监国人选。

这十来年里,朱棣可以说是抓大放小,除了作为皇帝底线的军国大事之外,其他的日常事务,全都交给朱高炽处理了。

史书里可以搜到朱高炽一个又一个以太子名义发出的诏令。

这别说明朝的其他太子了,就算放眼整个历史,权力这么大的太子也不常见。

光论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这一块,朱标就绝对比不了朱高炽。

03、明朝的其他太子权力如何

那么朱高炽之后,明朝还有没有其他权力更大的太子呢?

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登基,他的嫡长子朱瞻基自然成为明朝第4个皇太子。

不过彼时朱高炽新皇登基,又年富力强,一切亲力亲为。朱瞻基这个在朱棣时期存在感极强的皇太孙,到了朱高炽时期当上皇太子之后,反而沉寂下来。

翻遍明仁宗实录,他都没有多少记载。存在感最强的一次,就是朱高炽登基的第二年,让他会凤阳祭祖,并且短期内不要再回北京了,直接驻守南京。

朱瞻基哭得稀里哗啦,不愿意远离北京和父皇,但朱高炽决心已定,依然勒令朱瞻基南下。

自古以来太子离京都是大事件,朱瞻基此次被勒令离开京城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朱高炽打算迁都回南京,所以让朱瞻基这个太子先去南京打头阵,有人说朱高炽对朱瞻基不满,先让他远离权力中心,而后再找机会废了他。

然而谁也想不到,朱瞻基离开北京不到两个月,都还没来得及执行去凤阳祭祖的命令,朱高炽就暴病而亡。

朱瞻基千里迢迢赶回北京,登基为帝。

他只当了10个月太子,而且还离开了北京,自然谈不上什么太子的权力了。

而朱瞻基基本上是明朝太子的分水岭。自他之后,明朝太子的画风为之一变。

朱瞻基之后,明朝一连好几个太子,要么是像朱祁镇或者朱见济这样不到小小年纪就登基或者夭折的,当太子期间自然不可能帮助父皇处理朝政。

要么是像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这样,当上皇帝的时候还不到20岁,就连此前最受宠的朱标在这个年纪都还没有开始上朝听政,别提太子之位摇摇欲坠的他们。

要么是像嘉靖的儿子裕王那样,哪怕嘉靖只剩下他一个儿子了,谁都知道他就是下一任皇帝了,可是嘉靖愣是不肯立他当太子。

朱瞻基之后,明朝的下一个成年的太子,居然是万历皇帝的太子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的主人公,万历皇帝立他当太子本来就是不情不愿的,哪怕被逼着把他立为太子之后,也是满腹牢骚。

万历皇帝甚至不让他按照正常的太子待遇出阁读书。

更谈不上什么太子的权力了。

朱常洛可以说是明朝最惨、也是日子过得最战战兢兢的太子了。

他好不容易登基之后,过度放纵,仅仅在位一个月就暴病而亡,没有来得及立太子。

继位的明熹宗朱由校,3个儿子都在襁褓中夭折,他去世后由弟弟朱由检去世。

朱由检就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崇祯非常重视对太子朱慈烺的培养,朱慈烺小小年纪就被崇祯带着听政。

可是直到明朝灭亡,他也只有16岁,还没到可以处理朝政的年龄。

依旧谈不上什么太子的权力。

04、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应该是朱棣的太子朱高炽。朱棣在位22年,远征漠北5次,在他亲征期间,都是由太子朱高炽监国。

以至于很多网友戏称,朱高炽才是没有穿龙袍的皇帝,朱棣只是朱高炽的北征大将军。

至于网上很多人号称的世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朱标,光在明朝内部,就比不过朱高炽,只能屈居第二。

毕竟朱元璋从来没有真正给过朱标监国和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朱标作为太子的权力,最明朝也仅次于朱高炽,位于第二。在朱标和朱高炽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出过权力很长的太子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长,有很多都是30多岁去世的,他们没有活到儿子可以深度参与朝政的年纪。

而相对来说在明朝皇帝里算是比较长命、他们的太子长到可以处理朝政年纪的皇帝,要么是像朱高炽这样在位仅仅10个月,还把太子打发离京了,要么是像万历这样对太子十分冷漠,根本不可能给太子放权。

所以明朝的太子,除了朱高炽和朱标之外,基本上都接触不到多少权力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