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刚刚曝出乌克兰高层针对巴赫穆特问题存在明显分歧,今天泽连斯基就站出辟谣,明显是要在此地与俄军死磕到底。
据法新社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自己与乌军高级指挥官开会讨论了巴赫穆特问题。
“不是撤退,而是加强防御,司令部一致赞成了这个决定。”这是泽连斯基的明确表态,预示着巴赫穆特这座巨大的绞肉机仍要不断运行。
此前一直有传闻称,基辅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尼将军在巴赫穆特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
军方认为坚守巴赫穆特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无意义的坚守只会白搭进去更多的有生力量。
基辅则认为巴赫穆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可持续渲染冲突的残酷性,以求从北约获得更多的援助。
无论是哪种观点,在西方媒体持续鼓吹乌克兰意图撤军的时候,反而在鼓动基辅坚持支援巴赫穆特的必要性。
长达数月的战斗,已经让巴赫穆特成为乌克兰战场以及西方舆论场中的图腾。
虽然泽连斯基明面上否决这一传闻,但乌克兰内部的斗争并不平静。
乌克兰想要加入欧盟,则必须在反腐问题上合乎标准,泽连斯基在内政和国防部上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清理掉不少政界与军界高官。
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尼的矛盾一直被外界渲染,起初是俄媒揪住些细枝末节进行报道,逐渐西方媒体也开始关注两人之间是否存在权力斗争。
就连乌克兰国内,也有不少前政要直言不讳的指出两人不睦关系由来已久。而泽连斯基并未借此将扎卢日尼整下台,显然是多重因素决定的。
在冲突爆发初期,俄军三路齐发,直逼基辅城下。
明面上看,似乎俄乌冲突真的被打成一次闪电战,基辅和民间似乎有意将扎卢日尼推出背锅,让他承担战争失利的责任。
可实际上,这更像是乌军的诱敌深入,以切断后方补给线的战术逼迫俄军撤退。
与此同时,俄军过于轻敌的心态,也导致大批的空降兵团精锐被围剿。
在长达一年的冲突中,乌军依靠北约的军事援助打了好几场漂亮的胜仗,尤其是在哈尔科夫与赫尔松地区的反攻令人拍案叫绝。
另一方面,扎卢日尼与五角大楼等西方军事机构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此人是西方在乌克兰境内扶植起的第二位代理人。
甚至有消息称,如果泽连斯基的表现令西方失望或出现什么意外状况,扎卢日尼则是内定的“顺位继承人”。
扎卢日尼在国内声望逐渐走高,俨然有“功高震主”的迹象,也正因如此基辅更不能轻易“换帅”。
冒然出手,反而会引起乌军内部与西方的不满,从而影响整体战局。
然而双方对巴赫穆特商讨的最终结果显示,扎卢日尼不得不听从于政治安排,这不单单因为泽连斯基是乌克兰最高统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乌克兰想等到北约军援抵达之际,实施所谓的春季反攻,而巴赫穆特的控制权将决定此次反攻是否占据先天优势。
如果顿涅茨克的交通重镇丢失,乌军必须投入更多的力量保障后勤补给能力,反之俄军亦是如此。
另外,巴赫穆特对乌军而言是一场重大的消耗,对俄军更是如此。
瓦格纳集团一家显然是啃下不这块硬骨头的,除集团内部的精锐力量已经被派上场外,俄正规军也在陆续助力巴赫穆特的进攻行动。
时间对于俄罗斯而言是十分迫切的,多在巴赫穆特耗一天,则意味着将来的战斗形势会更加残酷。
总而言之,乌克兰已经做出持续增援巴赫穆特的决定,说明内部斗争暂告一段落,而同仇敌忾的日子又到了。
在巴赫穆特发生的战斗绝不会是一场简单的白热化战争,这几乎是在刷新现代战争史的记录。
战况不断激化的同时,西方媒体和政客肯定也会大做文章,以此来争取更多援助。
当烈度超出人们预料时,意味着“潘多拉魔盒”正在被悄然打开。
最新消息称,乌克兰正在请求美国援助已经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的“集束炸弹”,不管五角大楼最后作何表态,都预示着有人想制造升级的局面。
冲突的升级与外溢,一直是国际社会极力避免和控制的,而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收场就看今年各方能否成功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