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众人预料,整体形势也越发复杂,外部因素的严峻变化将促使冲突走向缓和、平息,还是向更极端的局势发展,今天我们就粗浅地分析一下。
美俄在冲突场外的对峙日趋激烈,这或许是故意而为之,加剧北约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速度与尺度。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称,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宣布将对乌军进行武器转让,波兰空军现役中有数架米格-29将移交至乌克兰。
基辅对此表示“心存感激”,但不认为老旧的苏联战机会帮助乌克兰改变前线局势,乌克兰需要“多用途西方飞机”。
换言之,乌克兰将目光瞄准了美国制造生产的F-16,甚至于第五代战机F-35。
从性能而言,米格-29确实落后于俄军尖端装备苏-57,哪怕是面对第四代主力战机苏-35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俄乌空军排兵布阵,一对一进行空战的话,米格-29只有被击落的份。
客观现实是,乌克兰根本无力承担、使用更高规格的北约战斗机,就连M1和“豹-2”主战坦克要如何修护保养都成问题,遑论是飞机涂层、电子仪器等各种零部件更精密的战斗机呢?
面对基辅的好高骛远,北约并未脑子一热便将家底如数奉上。
其实连“反俄”态度最激进的波兰,也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冲突爆发最初,东欧国家最先伸以援手,但武器清单多是以苏式装备为主。理由为此举是考虑到乌克兰士兵使用习惯与战术搭配,但实则是为东欧国家清库存而做准备。
只有将手中苏式装备尽数出手,才有机会采购质量更好的北约制式装备。
东欧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一方面完成防务力量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同西方搭上线,获得丰厚的政治资源。
只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不太对劲。
乌克兰前线消耗速度远远超出众人想象,而欧洲又缺乏军事生产线,难以提供源源不断地援助。
同时,美国并未向东欧表达愿大批出售F-35的想法,而是转头将订单交给了东亚韩国。
在波兰空军移交米格-29后,韩国制造的FA-50“战鹰”轻型战机将弥补战力缺失。
此前,波韩两国已经签署了高达57.6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具体为180辆K2坦克和212门K-9自行火炮。
波兰是东欧地区综合力量最强的大国,不仅占据交通枢纽,也是北约抵挡俄罗斯的门户。对波兰而言,提升防务力量是刚需。
波兰的军贸市场可以说非常广阔,谁与波兰签订军工合作定然是长久的蛋糕,而美国搭桥牵线,韩国自然当仁不让。
以此换得的筹码,大概率就是尹锡悦必须破冰日韩之间的僵硬关系,促进美日韩三国同盟,实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目的。
当北约军事援助从防御性武器转为自行火炮、主战坦克和战斗机,俄军将着重将打击目标放在西部地区。
这些武器大概会以零部件拆装的方式分批运抵乌克兰,再进行组装,最后抵达东部前线。
俄军可能会对西部沿途的铁路、公路进行战略轰炸,然而前提是必须保证绝对的制空权。
无论是美国援助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也好,还是波兰此次出售的米格-29,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空天军造成威胁,但十分有限。
其实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唱衰乌克兰,认为基辅在巴赫穆特投入的兵力太多,无力组织后续反攻和防守。
战争归根结底打的还是后勤保障与有生力量,如果乌克兰精锐部队都在前线拼光,剩下的部队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意志都无法阻挡俄军的持续进攻。
反观俄军正将力量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地区抽调至乌克兰,只要普京能协调好国内的矛盾,那就仍有余力继续乌克兰战争。
如果说就此能看到冲突结束的希望,可能也过于乐观。
从莫斯科近来的动态而言,显然是在筹备战况更激烈的持久战,或许普京已经破罐子破摔意图拿下更多乌克兰领土。
当然,在国际形势上似乎不允许冲突持续发酵,美欧和其他国家正在极力劝阻双方进行谈判。
我们自然也希望俄乌冲突可以通过外交框架解决纷争,毕竟其他地区形势也不容乐观,中东、西欧以及东亚的气氛逐渐紧张,世界舞台的中心是否会被移交,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