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发现赵孟頫书法碑刻

浩慨说历史 2025-03-12 07:50:33

颜 诚 上谷文化院

考古发现赵孟頫书法碑刻

2014年发掘北城墙水门遗址时偶然出土了两幢元代石碑,这是宣化首次发现元代石碑,一幢“贾柔神道碑”,一幢“潘泽神道碑”。其中“贾柔神道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写,极为珍贵,是重要的考古发现。两幢元代石碑均收藏到文物保管所珍藏。

重要发现

水门遗址是柳川河水引进宣化城的通道,修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距地表5米,宽6.6米,三孔水道各宽1米,高2米。水道穿越城墙纵深16米。全部由石料砌筑而成,上方的盖板石多用废旧石料,有旧石碑、长石板、石柱、雕花桥栏板等等。

两幢元代石碑也是作为盖板石使用的。“潘泽神道碑”保存完整,“贾柔神道碑”由于碑身长,被砸掉了碑上部分,十分可惜,碑身部分还算较好,只是上部遗憾的缺失了少量字迹,但仍不失大书法家赵孟頫真迹的珍贵,也是难得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

珍贵文物

“贾柔神道碑”是立于墓葬前记载死者家事的石碑。多记录死者生平年月,家族关系,皇家封赠等。贾柔墓已无从寻找,《志书》《史书》也无从记载。为什么会由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写也不得而知。

出土时石碑上端有少部分残缺,现存长168厘米、宽98厘米、厚28厘米,所用青石非本地出产,是相对比较好的石料。

此碑为元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贯撰文并篆额。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赵孟頫书丹。现存文字19行,满行38字,共计621字。

书法大家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入元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赵孟頫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我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这幢“贾柔神道碑”,根据碑文可知,贾柔因其子恩荣,追赠奉议大夫、骁骑尉、追封宣德县子(五品爵位),其妻李氏追封宣德县太君(母亲的封号),元代的宣化为宣德府宣德县。

碑文显示:贾柔之子贾温官职课税提举转运司幕,官掾宣政院,历徽政院长史、都事。而且,家世相传,蕃衍兴盛,而从不以祖宗积德累功宣扬。

县子,爵名。唐代始置,正五品,金、元沿置,明朝废除。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各朝代的情况,不尽相同。县子属于地方官职。元朝正五品,只用于封赠。

为此碑撰文并篆额的人也是个不小的人物,是元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贯。

郭贯,字安道,元初官至集贤大学士、左丞相,善书法,元代著名篆额多出其手。

书写碑文的就是赵孟頫,当时任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能有这两位大家联手撰文书写,可想这个贾柔和他的儿子都也不是一般人,这姑且不论。

书法时间

“贾柔神道碑”由于上部残缺,也使得少量字迹缺失。

第一行“宣德县子贾公神道碑铭并序”,“宣”字缺失。

第二行“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贯撰文并篆额”“嘉”字缺失。

第三行“集贤侍 讲学士中奉大夫赵孟頫书”,“集”字缺失。

最后一行“□□□□七月吉日建”,“年号”残缺。

但从赵孟頫任“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的时间上大致可以推断出赵孟頫书写碑文的时间。

据《赵孟頫年表》记述,“1311年(至大四年),元仁宗继位。五月,升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从二品。1313年(皇庆二年)六月,改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十一月,任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官居从一品。”

赵孟頫自己写的官职应该不会错。这篇碑文应该是在1311年5月~1313年6月“改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之间书写的。

“贾柔神道碑”中提到:“皇庆改元”。《赵孟頫年表》记载:“(1312年)是春(3月),改元皇庆,孟頫父、祖皆得封赠。”进一步证实,赵孟頫书写“贾柔神道碑”的时间是在1312年7月才对。

碑文上的“□□□□七月吉日建”应该就是“皇庆元年(1312年)”。

何为书写

大书法家为何能为不知名的宣德官贾员柔题写神道碑不得而知。关于贾柔《史书》《志书》都查询不到。碑文可知,贾柔因其子恩荣,追赠奉议大夫、骁骑尉、宣德县子。

在此我们借用元代《蔚州杨氏先茔碑铭》,同样是“集贤侍 讲学士中奉大夫赵孟頫为文并书篆”。与“贾柔神道碑”时的官职相同,赵孟頫任这一官职仅有两年。因此两件书法碑属于同一时期。

《宣府镇志》记载:“杨贇,蔚州人。赋性朴质,多善政。列衔宣德府尹(知府)。赵孟頫为撰墓碑,盛称其贤云。”

1309年(至大二年)官至晋宁路治中的杨赟,为表孝道,也示家威,欲葬三世祖于故里,请赵孟頫为其撰书碑铭。

这时的赵孟頫,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地位显赫、声望极高。而且颇具名士风度。开始时,他并不想为其书写,而且对杨赟有些反感和疑惑。那么,是什么使他屈尊为杨赟这样一个地方官员撰书碑铭呢?

在众人的褒奖和劝说之下,赵孟頫决定亲自到宣德府走访一番。来到宣德府当他亲眼看到了参知政事王思廉为杨赟作平定州知州时所写的《德政碑》及同知武州事杨述所为碑文。又亲耳听到了宣德、蔚州百姓对杨赟有口皆碑的称赞。深为他的清政、正直、朴实所打动。欣然提笔为《蔚州杨氏先茔碑铭》撰文并书丹。在“碑铭”中,对杨赟评价很高,说他“功大力巨”,“古所谓西门豹,郑国之流,殆无以过之。”在此赵孟頫把杨赟堪比被誉为战国时期“天下第一廉令”的西门豹。

赵孟頫为贾柔书写“神道碑”是否有相同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碑文中提到,贾柔之子也是受到皇帝追封嘉奖其父母的地方官员。时间上与赵孟頫“改元皇庆,孟頫父、祖皆得封赠”的时间相同。

上乘之作

总之,这块由郭贯撰文篆额、赵孟頫书写的“贾柔神道碑”,全文以楷书为主,行书穿插其间,严谨工整,潇洒自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赵孟頫书法中清邃奇逸的风格。

此碑为赵孟頫晚年作品,不激不厉,平和蕴藉,笔法精熟,结字秀丽,气息高古,磅礴大气,是赵孟頫书法之上乘之作。

贾柔神道碑是元代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特别是对研究元代宣德府、宣德县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弥足珍贵的是碑文为元代两位书画大家的联手之作,更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幸事。

作者简介:

颜诚,宣化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期编辑:颜诚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