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铁骑往事录
关东军是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部队。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出兵霸占中国原被沙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东半岛普兰店至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和南满铁路。1919年,日军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对中国推行武力扩张政策。1931年,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次年扶植成立“伪满洲国”,司令部迁至长春。关东军成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英法进行“静坐战”。德国进攻法国后,英法联军被迫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陷后,戴高乐继续开展对德斗争。德国按照“海狮计划”进攻英国,展开不列颠之战。德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苏德战争。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等加强团结。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战败,成为重要转折点。
1945年2月4日-2月11日,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雅尔塔协定全称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同日,日本小矶内阁辞职。80岁的铃木贯太郎于4月7日组阁,一面继续进行战争,一面寻求停战门路,争取尽可能有利的条件。1945年春夏,日本或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与美、英同盟国秘密会谈停战媾和问题,或请求苏联充当和平调停人,要求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未果。
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苏联调集大军到苏中边境地区。日本为防守苏联可能进行的进攻,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召,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关东军所属22个师团为:第39师团、第63师团、第79师团、107师团、108师团、112师团、117师团、第119师团、122师团、123师团、124师团、125师团、126师团、127师团、128师团、134师团、35师团、136师团、138师团、139师团、148师团、149师团,约70万人,装甲车和坦克1215辆、大炮6700门及1800架战机。
6月30日, 《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中规定苏联尊重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宣布大连为自由港等,为苏联对日作战创造了条件。7月16日,美国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盟国方面明白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带来的后果,以及使用者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日军在菲律宾制造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在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偷袭美国珍珠港等,已达到了令盟国愤怒的地步。盟军认为,就日本军国主义的好战本性,不使它付出沉重代价,不对其形成致命威慑,日本绝不会放下屠刀,亚洲各国民众付出的代价势必更为惨重。 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布后,日本天皇于次日主持最高作战会议,但没有作出一致的决议。铃木首相在7月30日宣称,要把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 同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正式组建远东军总司令部,从而拉开了苏军进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序幕。远东军总司令部成员如下:总司令员为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军事委员为上将约瑟夫·瓦西里耶维奇·希金;参谋长为上将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伊万诺夫;作战部长为中将波塔波夫;侦察处长(代)为少将楚维林;炮兵司令员为炮兵元帅契斯佳科夫;装甲兵司令员为坦克兵上将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索洛马京;空军司令员为空军元帅诺维科夫;海军司令员为海军元帅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工程兵主任为工程兵上将纳扎罗夫;通信兵主任为通信兵上将尼古拉·杰米亚诺维奇·普苏尔采夫;后勤主任为上将维诺格拉多夫。将远在欧洲战场的8个集团军司令员调到远东地区,分别任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所属集团军的司令员。在战役开始前苏联远东军总部统辖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方面军远东第2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红旗阿穆尔区舰队。在各军指挥员中,有元帅7位,将军200余位。参加对日作战的有20个集团军、33个军,134个师,总兵力1577725人,火炮及各种大炮26137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作战飞机3800余架,海军航空兵飞机1549架,各种舰艇510艘。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元帅负责指挥航空兵与诸方面军部队间的协同;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负责协调太平洋舰队、红旗阿穆尔区舰队与诸方面军部队间的协同;总后勤部主任维诺格拉多夫上将指挥整个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8月8日晚, 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藤,向日本政府递交《苏联对日本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言》。苏联红军在伯力成立了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司令的远 东苏军总司令部,下辖3个方面军、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兵集团军 、太平洋舰队、黑龙江区舰队、及部分蒙古骑兵。8月9日零时,苏军先遣支队未经火力准备,即越过中苏国境,主力部队随后分三路全线发起进攻。
此时,在张家口和承德方向行动的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的任务是:辅助后贝加尔方面军突击,保证方面军的右翼安全。

一、日军及伪蒙军兵力部署
在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的进攻地带和附近地区,有伪蒙德王的七个骑兵师、一个炮团,伪满七个旅,战役纵深有日军四万五千人,计:两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一个混编师、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警卫队。三线配置,第一线沿中蒙边境,由日伪边防侦察分队进行据点防御;第二线距一线120—140公里,由警察和伪骑兵扼守通往张家口、多伦的交通要道,部分部队推至贝子庙地域;沿长城为第三线,在张家口、张北、康保、商都、化德地域有伪蒙德王主力第2、3、5、7骑兵师,包头有骑6师,五原为骑9师;伪军之后为日锁钥阵地,即张家口以北之堡垒地域,由日军防守。在多伦、承德、丰宁一带为伪满主力。之后是日军兵团。此外,在北平至辽东湾之间驻有华北日军。
ニ、苏蒙军兵力编成
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系由苏军第43坦克旅、25机械化旅、27摩托化步兵旅、59骑兵师、35反坦克炮旅、30摩托化团、两个高射炮团、一个航空兵团、一个迫击炮团,蒙军第5、6、7、8骑兵师、7装甲旅、3坦克团、3炮兵团及一个通信团编成。共四万二千人,两万三千匹马,坦克、装甲车四百辆,各种火炮六百一十门。
三、苏蒙联军战役任务及布势
方面军给集群的任务是:实施独立的袭击战役,切断关东军同华北日军的联系;并掩护方面军主力右翼安全。要求主力集中在张家口——北平(北京)方向,当前任务是攻占张北、多伦,歼灭伪蒙德王伪军的主力;后续任务是攻占张家口、承德。尔后占领北平,向辽东湾方向发展进攻。集群进攻出发地域与方面军主力相隔二百公里。战役地带的宽度和当前任务纵深均为三百五十公里。
战役布势
在东路多伦、承德、北平主要方向上:配置了5个师2个旅、1个炮兵旅、1个坦克团。第一梯队为苏1个机械化旅、1个坦克旅,其任务是围歼日伪边防部队,保证主力快速进攻;第二梯队系主力集群,由苏军1个骑兵师,蒙军2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编成,在一梯队后跟进;预备队由蒙古2个骑兵师、1个反坦克炮团、1个迫炮团组成,其任务是在决定性时刻发展胜利,或抗击敌人可能的反突击。
在西路二连、张家口、北平辅助的方向上:配置了苏军1个摩托化旅、1个摩托化团,蒙军1个装甲旅、1个炮兵团;组成快速机动兵团,其任务是掩护集群主力的右翼,并在张家口方向上与主力实施平行进攻。
四、战役经过
第一阶段(8月9日—16日)
东路:8日夜,苏蒙联军第一梯队旅先遣支队(加强营)从阿沙盖图方向,隐蔽接近国境,突然发起进攻。9日三时,第一梯队越过国境。拂晓时,二梯队和预备队越过国境,并前出到那仁宝力格以南地区。尔后即开始沙漠行军,间有一些小的战斗。至10日,右翼主力前进100余公里。11日,先遣部队到达阿巴嘎旗,与贝子庙之伪骑一师遭遇,将敌击溃后,继续前进。12日晨,主力进至阿巴嘎未遇敌较大抵抗。13日,先遣队前进至巴彦郭勒以西地域。14日,坦克搭载步兵向多伦前进(13日—15日,三天行军300公里)16日,攻占多伦。
西路:9日,发起进攻后,苏蒙主力(第7装甲旅、27摩步旅),在蒙古境内向前运动。10日夜,攻占查干敖包。11日,攻占二连。12日晚,占领苏右旗。13日第30摩步团从行进间攻占化德,全歼残敌,尔后向康保张北追击。15日,先遣部队到达庙滩,击退伪蒙德王骑兵反突击,十时,主力到达张北城下,遂向伪军各骑兵师发出最后通牒,遭伪军拒绝。16日,经激烈巷战,攻占张北,后伪骑3、7师投降,9师接头谈判,7、8师溃散。
第二阶段(8月16日一20日)
东路:攻占多伦后,苏蒙军变更部署,分兵两路(右路为主)向承德发展进攻。16日,右翼先遣队占领水泉坝,击溃森吉图伪守军,入夜冒雨前进。17日,右翼一部折向丰宁前进。18日,解放丰宁,俘敌三百,左翼解放隆化(敌弃城南逃)。19日,两路向承德方向进攻,于晨三时到达承德附近,从城南、北、西三个方向对承德形成合围态势,守敌混乱,部分哗变,苏军司令带小分队突入城内,迫使日军师长接受投降条件,黄昏主力攻入城内,日伪八千余人全部投降。
西路:18日,苏蒙军下达向狼窝沟等筑垒地域进攻的命令,入夜发起进攻,因遇雨和遭敌顽抗,进攻受阻。19日,进攻各团各派一加强营在炮兵、航空兵支援下,进行火力侦察,查明敌情。20日,一梯队各团派出强击组,揳入敌筑垒地域,消灭永备工事之敌,战斗很激烈。中路蒙军装甲七旅之进攻,接连遭受日军火力杀伤及小股反冲击;日终前,左翼已占领有利地形。21日拂晓,经炮火准备,发起总攻,激战一整天,到黄昏,除西边敌若干支撑点(估指春垦)外,基本占领敌筑垒地域。22日,攻占张家口。
第三阶段(8月21日—23日)
东路:20日晨,苏蒙军由滦平旧址(今滦河)向西发展进攻。21日晨,向滦平之敌发起进攻,守敌投降。十三时,一梯队突入古北口,守敌三千,全部投降。22日拂晓,先遣部队进至杨各庄,石匣一线,遭日军抵抗受阻。此时,国民党军为抢夺胜利果实,积极北进,收编日伪,限制我军行动,阻止苏军入关。与此同时,美军在秦、唐登陆。苏军下令停止向北平进攻,后又令其先头部队撤到长城以北。
西路:攻占张家口之苏军,在尚未按计划向北平行动的情况下,即奉命停止了进攻。战役第三阶段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