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班后
如何放松自己?
你知道吗?
现在福州好多年轻人
白天忙工作
下班就往夜校跑
结识新朋友、解锁新技能
充实业余生活、清除“班味儿”
提升自己的魅力值!
这不
春节长假刚开假
市总工会便发布了
第二期“职工夜校”招生
并即将开课的消息
团市委也发布消息称
高新区、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新一批“青年夜校”
最新课程已排定
据了解
这批夜校报名
无一例外都非常火爆
为何近一两年来
群团组织热衷开办夜校?
夜校缘何成为了年轻人的
“解忧杂货铺”?
一起来了解~
报名靠“抢”,课后“自嗨”福州工人文化宫首期“职工夜校”,于去年9月18日在市区的第一工人文化宫和长乐滨海新城的第二工人文化宫同时开课,共安排19项课程。“有恰恰舞、伦巴舞、健身操、尊巴、书法、普拉提、中国舞等,均为小班化教学。消息公布不到3天就报满了,报名人数远超365个名额。”市工人文化宫培训工作负责人徐心如说。
徐心如介绍,报名学员多为年轻女性,每周7个晚上都有排课,每节课时长为1小时30分钟,一期有10多节课。“夜校师资主要从文化宫储备师资库中择优选取,或者聘请行业专家,强调公益性,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旨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90后”单身姑娘小李报名参加了尊巴班。“学了一学期,效果不错,第二期我又报名了。”小李说。
马尾团区委联合区人社局、台湾青年创业品牌“拎咖啡”,围绕咖啡文化于去年8月开办“青年夜校”特色课程。团区委干事郑曌迪告诉记者,这个特色课程每月举办一期,一期大约4天至7天,每期学员40名。“区人社局鼓励学员学成后去报考咖啡师资格证,考到了给予补贴。学员们干劲十足,很多人课后会留下来兴致勃勃地动手自嗨,还有学员一有空就往店里跑,主动加练。目前所有学员都有去考咖啡师证,通过率达八九成,人社部门给予每人700元初级咖啡师考证补贴已发放到位。”
夜校学员在学习咖啡制作技能。(马尾团区委供图)
为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去年以来,闽侯团县委也打造了“青年夜校”学习交流平台,开设了架子鼓、爵士舞、瑜伽等11门课,有1200人次参学,学员课后“自嗨”的欢乐场面也时有出现。团县委书记江文南告诉记者,首期“青年夜校”课程都是以网络投票方式征集的,精准匹配当地青年需求。“有青年提出热爱架子鼓,但社会上没有适合青年学习的场所和课程,我们就开设了架子鼓班,三五个骨干每次课后都会留在教室边唱边打鼓,嗨半个小时才肯走。”
青年夜校开展摄影技能培训。(闽侯团县委供图)
学习型“夜生活”很时尚近期,在团市委一项关于青年下班后怎么放松的问卷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聚餐、看电影、运动、逛街、“躺平”等常规选项之后,多了“夜校”这个选项,选的人还挺多。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3月,团中央基层建设部发布“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为各级团组织办好“青年夜校”提供了指导,让“夜校”这一传统教育形式焕发新彩。“一年来,部分团县(区)委充分利用团属阵地,打造集思想引领、素质提升与社交互动于一体的青年夜校平台,帮助青年获得了新技能、扩大了‘朋友圈’。”
在马尾一家企业工作的小林是咖啡特色课程的第一期学员。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咖啡爱好者,参加学习和考证纯属兴趣。“学会怎么做拿铁、卡布奇诺、美式咖啡等各种口味的咖啡,以后自己在家也能喝上美味的咖啡。”他还说,夜校的同学中,有的准备继续考咖啡师中级证和高级证,打算以后去开咖啡店或者去高档餐厅从事相关工作。“真不错,学到了技能,还拿到了补贴。”小林开心地说。
闽侯“青年夜校”摄影班学员小陈起初是硬着头皮来的,因为是女友给他报的班。“她希望我学好手机摄影和视频剪辑技术,以后当她的优质专享摄影师。学了几个月后,我发现还真的对摄影感兴趣了。”小陈说。
江文南告诉记者,夜校办班场所设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很多晚上带孩子来培训的家长参加学习,一边等娃一边“充电”,做到带娃、提升两不误。
在夜校学到了技能,缓解了社交“技能恐慌”,同时也帮上班族释放了工作压力。在一家省级文化单位工作的“80后”李虹,报名参加了市总工会职工夜校绘画班。“画画是我从小就有的兴趣,但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现在我能赚钱了,我要把自己重新培养一遍,把感兴趣的东西都试一试。”她说,平常工作比较累,学画画也能趁机放松一下。
与李虹一样,“90后”姑娘小冯也是冲着减压的“情绪价值”报了职工夜校。“学了几个月小提琴,之前也在外面的机构学习过,职工夜校学费便宜,一节课就相当于一两杯奶茶钱,更重要的是为学员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老师说优秀学员有望被吸纳到市劳动者艺术团,有机会参加送文化到基层活动,所以我学起来特别有动力。”
作为近两年重新火起来的夜校,由工会和共青团主办固然有群团组织公信力强、资源丰富、政治引领、贴近需求等优势,但这项工作也存在一些瓶颈有待突破。
首先是课程设置问题。有的课程过于单一,选择性不强;有的课程过于专业,导致学员听不下去。比如马尾区的青年夜校只有“拎咖啡”一个项目,虽然学员热情高涨,但受益面偏窄。闽侯县“青年夜校”的化妆课请来专业机构授课,结果讲得“太高大上”,而学员只是想了解平常如何简单打理自己,学不来也没用,结果出勤率越来越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其次是收费问题。目前开办的各类夜校都是公益性质的,有的全免费,有的只收取“一杯奶茶”的工本费。这份红利让学员享受到了高性价比的充电,但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成本太低出勤随意。江文南说,闽侯“青年夜校”第一期费用全部由团县委承担,第二期打算每节课收费20元至30元。“钱虽然不多,但合起来也够支付授课费,学员花自己的钱随意缺课也会‘肉痛’。”
还有激励机制问题。因为夜校都是非学历性质的,缺乏刚性约束,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现象,即学期初满怀热忱,而学期末到课率下降较多。“有的说单位有事,有的说家里有事,但我们投入的场地、水电、师资等都是有成本的。为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夜校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徐心如说,今年将结合文化宫现有艺术展赛资源,鼓励学员通过夜校学习,选送优秀作品参赛,以赛促训。同时在年度课程结业时,根据到课率及课程考核情况,评选年度优秀学员并给予奖励。
随着各类夜校的开办
福州的夜晚
正被青春活力与求知热情点亮
据统计,在团市委领导下,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了22个“青年夜校”学习班,两年来累计有16541人次参与学习。工人文化宫也在今年“两节”期间,推出全免费的10多个班作为“送温暖”内容。
对于夜校的火爆,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教授黄蕾表示,这并非偶然,与多年前相比,夜校的功能有所升级,从补学历转向提技能、拓兴趣、扩社交,满足了年轻人的自我实现需求,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柔性抓手,成为链接政府、社会与年轻人的新型纽带。“年轻人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群团组织也能更有效地服务年轻人,双向奔赴之举值得肯定。”
采访手记让夜校一路火下去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福州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丰富多元的课程,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一课难求”的盛景与老年大学报名不相上下。随着市总工会进一步打造职工高品质生活,团市委的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连续第四年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职工夜校”“青年夜校”必将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与此前就有的社区、志愿者社团或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夜校相比,工会、共青团开办的夜校在场地、经费、师资等方面更有优势,但持续运营仍需更多资金保障、引入优质师资、数字化资源利用、精准定位群体、动态调整课程、鼓励优秀学员反哺夜校等。
夜校的供不应求,其实是对政府如何提供更充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可以预测到的是,今后,公益性夜校需求会越来越大。期待政府部门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课程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转化为可为市民所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公益夜校一路火下去。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图源 福州市总工会 青春福州
记者 李白蕾 通讯员 倪心昕 程杨芳
编辑 陈智丰
审核 申哲
监制 杨韬 贺鹏
品质生活,从每个好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