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故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就是治理黄河之水泛滥的问题,大禹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时间,最终挖通河道,以黄河水为界限,将天下划分成了九州大地,而自己也登上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治理好黄河,就能当上帝王,由此可见,黄河对于古代的百姓有多么重要了。
民以食为天,农耕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黄河一旦枯竭,则无水可灌溉农田,黄河一旦泛滥,百姓就会流离失所,因此黄河的状态,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在很多人印象中,黄河的颜色一直都是黄色浑浊的,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河沙,这些河沙在中下游地区冲积成了平原。
但是关于黄河,却也一直流传着“黄河清,必有大灾”的说法,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但历史上却真真切切地因为黄河变清,而发生过两次大的灾难,这到底是科学还是巧合?
靖康之耻古语有个词叫做“河清海晏”,意思就是大海平静了,黄河清澈了,天下也就太平了,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存在,因此很多文人墨客常常将这个词,当作是对国家的美好期盼。
但是,如此少见的景象,却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出现过三次。
宋徽宗何许人也,那可是个地地道道的昏君加暴君,近小人,远贤臣,搜刮民脂民膏,整日荒淫无度。
可以说对国家好的事他是一概不做,对国家不好的事情他全干完了。也正是在宋徽宗统治时期,黄河之水竟然清澈了三次,这让世人都不敢再相信“河清海晏”这四个字了。
但是自黄河变清过后,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首先是黄河流域出现了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导致了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随后,又是一场特大的洪水,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面对民间的惨状,宋徽宗却丝毫没有一个为君者的担当,甚至加重赋税,变本加厉地欺压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起义四起。再加上金国对大宋一直虎视眈眈,眼看见大宋动荡不安,金国找准时机,一举攻下了宋朝的首都,甚至还闯入皇宫,将宋徽宗一并掳走。
于是便有了后来屈辱的“靖康之耻”,这一次战争,将宋朝变成了人间炼狱,也让宋朝的统治者,永远地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特大地震第一次黄河变清,给宋朝带来了天灾人祸,让宋朝走上覆灭之路,而这第二次黄河变清,发生在明朝年间,同样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伤害。
据说,嘉靖皇帝出生的时候,异象丛生,先是天上突显红光,久久不散,后是黄河百里之外的河水都可清澈见底,很多人将这样的景象,当做了祥瑞之兆,认为出生的这位小皇子,将来必定是一代明君。
可惜,想象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嘉靖登基之后不仅没有成为圣明的君主,就连中庸之君都没有做到。
他统治期间,不理国事,一心追求炼丹之术,民间甚至还有“嘉靖嘉靖,家空物净”的歌谣。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黄河之水再次变清,这样离奇的景象,足足持续了三天有余,嘉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高兴,认为是自己炼丹有成,天上才降下了福泽,庇佑大明王朝。
可没过多久,嘉靖就再也笑不出来了,黄河变清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关中大地震”,其范围之广,波及到了陕西、河南和山西等地。
据史书记载,这次特大地震造成了八十三万人死亡,让明朝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正所谓大震之后,必有大疫,由于朝廷赈灾不及时,导致了很多人感染上瘟疫,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瘟疫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关中地区,很多在地震中侥幸活下来的人,却最终没能逃过这场瘟疫。
自此之后,“黄河清,必有大灾”的预言,就传开了,很多本来不相信的人,看到了这两次灾害的记载,也开始深信不疑。
那按照现代的角度来看,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科学呢?事实上,专家们认为无论是靖康之难,还是特大地震,都只是凑巧碰上了,但这句俗语并不是丝毫没有科学道理的。
众所周知,黄河河水浑浊的原因,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河沙,如果黄河水流量减少,那水中能携带走的河沙就会减少,如此一来,等到了中下游的时候,黄河就会越来越清澈。
可这并不是件好事,黄河水流量减少,就意味着黄河水位下降得很厉害,能使黄河水位下降的,就只可能上游发生了很大的旱情,也就是天灾了。
而如果朝廷赈灾不及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百姓们起义,进一步造成人祸。
所以,“黄河清,必有大灾”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