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个封建贵族贾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故事,一霎的繁华,就如烟花般消逝。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四大家族的兴衰,无疑把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给我们。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深奥难懂的小说。这本作为四大名著的作者曹雪芹就曾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听起来是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可是当仔细读完这本书后,又怎能不说这些话其实是代表这本书里面人物的命运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又有几人能看透,又有几人能逃脱命数。
深读这本书后 ,才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她竟然是导致贾家衰落的导火索。这个人又是谁,在她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整本书中重要的人物。她年高德劭,又仁爱慈祥。年轻时的贾母嫁进贾府后,便掌管了一切事务。
精明能干,富有才华,使得贾府蒸蒸日上。虽在年老后,将掌管权交于了凤姐,但她的地位权利还是极为高的,大家都称她为老祖宗。
贾家与甄家自来便是世交,在当时元春省亲时,贾蔷就曾提起过,甄家还保存着贾家的五万两银子。
五万两银子在当时的社会,可算是一笔天大的数目。贾府如此信任甄家,也更是从侧面反映了两家的交情。
红楼梦中冷子兴也曾说过:“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 ,老家来往,极其亲热的” ,这段话也更是道出了两家的亲近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甄家夫人带三女儿拜访贾母时,一个重要的人物便出现了,她便是甄家二姑娘。
贾母也是对甄家二姑娘有着极高的评价,在书中说道: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如此亲近。
其实在书中对于四个家族都有描写,但甄家出现的次数便不是那么多。这并不能够忽略甄家的地位,反而,在描写两家时,更加深刻地刻画了两家的形象。
在甄家被抄家时,他们早已听闻消息便将财产转移到了贾家。原以为这样会相安无事 ,可是这一行为对贾家造成了巨大的祸患。
那为何贾母又如此喜爱甄家二姑娘呢,这其中的事其实皆有端倪可循。
话说以当时贾母的身份,她早已是尊贵至极。对于甄家二姑娘如此夸奖,定有她的目的。
在当时,虽贾府位高权重,但是却缺少靠山。与宝玉交好的朋友中,北静王便是最有地位的一个,让贾府上下皆对北静王尊重万分,贾母也是默许宝玉与北静王的情谊。
在古代对于出阁的姑娘有特定的称呼,而贾母对于甄家二姑娘的称呼,与她称其他两女的称呼并不相同,这便足以证明甄家二姑娘的地位。
而贾府与北静王的交际,再加上贾母对甄家二姑娘的不同于他人的赞扬,便是说明了甄家二姑娘的身份不一般,她便正是北静王妃。有这样一层关系,贾府当然会去攀附,给自己找靠山。
贾母还有一意让甄家三姑娘与宝玉成亲,结成神仙眷侣。这样的话,贾家在朝廷的靠山便又多了一位。这样,贾府以后的路也会好走很多。
甄府被灭门 贾府受牵连因果轮回,皆有定数。
北静王与贾家关系亲近,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交好,可是,贾府万万没有想到北静王的阴谋。
之前提到贾宝玉与北静王的情谊,中间他还出演了一场戏码。
皇帝曾赠与北静王念珠,这足以见证皇帝对于他的重视,但是,北静王却毫不在意,转手就将珠子赠与了贾宝玉。
贾府看到北静王如此大方,还甚是开心。贾母还想着宝玉再和甄家三姑娘结成连理,便又是亲上加亲,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不愁了。
秦可卿死亡一事,原本他的地位还不足以让皇室的人参加。可是,在葬礼当天,朝中大臣去参加葬礼的人数却非常多,这里边就有北静王。
北静王作为四王八公,如此抛头露面,更是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在此时,北静王便已经有了谋逆之心,他为何如此嚣张。
朝廷中有一位老太妃,皇帝对其格外敬重。因为老太妃曾养育了太上皇,皇帝也只得遵照太上皇的旨意。
这位老太妃在生病之时,不止一次召见过甄家,她召见甄家多达四次,而贾府位高权重,也只被召见过一次。这便反映出了老太妃与甄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甄家是老太妃的娘家,靠着这一层关系,北静王则更加嚣张。
老太妃病重,没多久便病逝。从此,这个甄家的大靠山倒了。
甄家靠着北静王与老太妃的关系,做了不少苟且之事。皇帝虽然心里有所不满,可是却碍于情面,不好出手。老太妃的去世,皇帝决心灭一灭甄家的威风,便打算抄了甄家。
甄家二姑娘也便是北静王妃,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通知下人尽早让甄家转移财产。甄府上下,乱作一团,便将财产转移到了贾家代为保管。按当时律例,这种行为属于窝藏包庇,这也为贾家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甄府被抄家,北静王威风被灭,便全力拉拢贾家。北静王妃仗着贾母的喜爱,更是在背地里做了许多拉拢贾家的事。
文中提起的甄家二姑娘不自尊自大,其实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她的丈夫北静王有谋反之心,她也是极力为北静王拉拢结党,一心想着做皇后,便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皇帝看着北静王与贾家的交好,早已心中有不满,可是元春作为贾府的千金,又是自己的妃子,便又选择了容忍。
但是夫妻之情又怎能抵得上自己的江山呢,皇帝将平平无奇的宫女封为贵妃,看似是对贾家的重视,实则是为了稳定贾府贵族的势力,将贾元春当做了自己的一枚棋子。
皇帝将贾府人心稳定,这让一心拉拢贾府的北静王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看皇帝的旨意,再做打算。
元春照皇帝旨意省亲,本该皆大欢喜,但是这庞大的阵势也是直接将贾府的钱财耗尽不少,但是这并没有让贾府感到不对劲,反而是仗着王妃的名头,尾巴都翘上了天。
然而,封妃并没有给贾府带来多大好处。贾蓉笑着对来省亲的元春说道:“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会省亲,只怕就静穷了”此话一出,便反映出了贾府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便是贾府的经济状况早已不是以前那般繁华了。
元春在入宫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便与贾府已经互通,原本以为皆大欢喜的事,其实皇帝早已有了预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省亲后的贾元春便失宠了,被关进深宫,没多久便也去世,贾元春的去世,贾府的靠山便也倒了,在朝廷便更无地位可言。
昔日光辉靓丽的贾府,其实早已随着时代的更迭,劣迹斑斑。贾府上下挥霍成性,贪图享乐。明明已经因为省亲挥霍去大量钱财,却还是不以为然。
随着元春这座靠山的倒下,皇帝自然要处置这些有逆反之心的臣子们。甄家被抄,贾府包庇窝藏财产,这一行为早已不能被饶恕,贾家终于还是衰败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辉煌一时的贾府,最终落了被抄家的结局。贾母在天之灵,看到她的子孙后代受此折磨,也会心痛不已,后悔万分吧。
原本以为可以仗着甄家二姑娘作为北静王妃这层关系,可以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偏偏又因为这层关系,贾府走上了不归路,信错了人,最后落得个凄惨结局。
北静王妃的名号迷惑了贾府上下的心,最终也导致了贾府的衰败。甄家二姑娘贾家认为的靠山,其实才是害了整个贾府的人,让整个贾府沦为了北静王的陪葬。
结语红楼一梦,梦醒时分。天行有常,物极必反。太过于奢靡的生活,持续时间久了,必然会得个落败的结局。
金陵十二钗,十二钗的结局不尽相同,可是皆凄惨无比。这个结局无不使我们感到动容,封建时代权利的更迭,带来的是一个家族的毁灭。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到最后,便也只算作一场梦。梦醒,一切烟消云散。
万事皆空,因果不空。做任何事之前还是要考虑后果,不要只顾一时的荣华 从而给自己埋下祸根。心怀敬畏之心,才能细水长流。
参考文献[1]武迪.新见国图藏陈其泰评《绣像红楼梦》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2022(04):150-165.DOI:10.13674/j.cnki.32-1017/i.2022.04.019.
[2]黄勤. B站87版《红楼梦》迷群的文本生产与身份认同研究[D].广西大学,2022.DOI:10.27034/d.cnki.ggxiu.2022.000545.
[3]郭禹宏.《曹雪芹与红楼梦》:讲述《红楼梦》的两个世界[J].电视研究,2022(0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