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到一条视频,当被提问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正在宣传新电影的胡先煦表示,没有建议,而且自己正年轻,自己很了解自己,不爱听建议。胡先煦的发言,确实代表了年轻人的心声,但是,谁的年轻不曾迷茫过?习惯性拒绝建议的同时,又有多少年轻人,在人生路上,曾经期待过一位引路人的出现呢?
某次,参加一场学者参观企业的活动。当然,所谓参观活动目的并非为了参观,重点在于为各方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全程跟了一场活动下来,也确实开了眼界:一方面,是亲眼见了几方大佬各显神通的精彩发言;另一方面,是亲眼见识了某位专家,如何在人情世故里给子女铺好人生路。
事情是这样的,该学者自打活动开始,便是一通又一通的高情商发言,从专业角度对该企业实力赞不绝口的同时,又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手上可供合作的资源,顺带恰到好处地勾勒下双方合作的美好前景。眼见如此,感觉该学者此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谈合作。然而,接下来的交流里,由于企业方面谈起了人才培养话题,事情竟有了令人大开眼界的转折。
该专家顺势提议,企业可以加强对高校在校生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培养在校生,如此一来,到学生毕业时已积累几年工作经验,为企业也为行业培养了人才。企业方面的代表对此深以为然。而后,该专家又转换成为人父母的身份,开始以身说法,表示自己会有此般看法的原因,在于自家孩子就是高校在读,而且恰好在该企业所属领域,自己的提议是有实践基础的。听闻此言,企业方面领导立马福至心灵地回应道,孩子如果感兴趣,来实习、工作都是可以的。
在当事人缺席,甚至当事人本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次优质企业的实习机会已被安排妥当。进一步联想,比起多数同龄人,当事人必然要少走很多很多弯路。毕竟连一次实习机会,尚且得到家长如此保驾护航,更何况在就业这些人生重大选择上呢?眼见了一位家长如此,天下又有多少家长同样如此呢?虽然该专家为子女人生铺路的行为,是否契合我们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暂且需要另当别论,但确实生动展示着何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回顾了一下自己大学时期,乃至初入社会的人生经历,更是感慨这样的父母,又有谁不想拥有呢?
回到开头的问题,思考了一下,大家不爱听建议的原因,一面是年轻人三观未成但自我意识强烈,面对建议会诱发出于自我保护意识的反感;另一面是建议尤其专家建议,多不具可行性或缺乏善意。所以,拒绝建议不代表着年轻人不想走出迷茫,只是因为绝大多数建议,只会徒增烦恼的作用,对改变迷茫现状于事无补。换句话说,年轻人更需要的,不是一位稀里糊涂的指路人,而是实打实的铺路人。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击碎绝大部分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