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牺牲,毛主席指示古远兴:要是遗体让狼啃了你就别干了

志泽玩转过去 2024-12-03 18:41:01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相信大家在小学课本中都曾读过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它源自1944年9月8日毛主席所做的一次著名演讲。

当时,是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之上。

张思德,这位平凡的红军战士,究竟因何能在临终之时得到这般高度的重视与尊敬呢?

毛主席又为何坚决反对就地掩埋,而是要求亲自为张思德举办一场追悼会呢?

苦难人生与革命之路

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5年4月,他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的却是无尽的苦难。

母亲在他出生仅7个月时,就因无钱医治重病离世,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

大哥为地主干活劳累死在田间,二哥沿街乞讨饿死在街头。

年幼的张思德早早扛起生活重担,6岁便开始下地干活、割草,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拣蘑菇、采松果,想尽一切办法。

11岁时,张思德的叔父婶母卖猪送他去私塾读书,他学习认真,深受先生喜爱。

然而,几个月后家乡出现灾情,地主趁机加租,他不得不辍学回家。

14岁那年,全家赖以活命的水田被地主收回,一年后全家搬到二十里外的六合场谋生,叔父又因劳累过度去世。

面对地主的压迫,张思德和乡亲们团结起来抗租抗税,虽多以失败告终,但坚定了他反抗压迫的信念。

1932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8月,张思德的家乡仪陇县解放,六合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8岁的他满怀革命热忱,在乡里第一个报名参加红四方面军,不久随军北上,加入长征的队伍。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渡嘉陵江西进。

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后仍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和战友们准备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同年秋天,在丹巴黑水河边,面对高悬的溜索,张思德不顾右腿刚负伤痊愈,坚定地说“我先过”,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

他在溜索上仔细检查,甚至用力摇晃,最终顺利到达对岸,让战友们放心通过。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进入茫茫大草地。

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同甘共苦,互励互助。

但此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大搞分裂活动,部队南下后与优势敌人激战,张思德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

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失败后,部队又不得不重新北上。

1936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张思德格外兴奋。7月上旬,部队再次北上进入草地,张思德在通信营任通信班班长,虽身体瘦弱且多次负伤,但他精神抖擞,忙碌不停。

每当有送信任务,他总是立刻就走,从不叫苦,还坚持自己多跑让班里年岁小的同志少跑路。

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历程。后来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

张思德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长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

张思德牺牲与毛主席的指示

1944年9月5日,天下着雨,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被临时抽调到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不幸牺牲,年仅29岁。

毛主席不仅对张思德十分熟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他还与张思德有过两次深刻且不寻常的交集。

那是1942年春,杨家岭建大礼堂。张思德干活积极,上大梁时他顶住要坠下的大梁,后因用力过猛摔下。

工人和战友们的呼喊声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立刻让人请来医生,并把张思德抬到窑洞。

此时,毛主席一眼认出了他,说道:“老朋友,原来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战士们都很纳闷,毛主席怎么会知道张思德的名字呢?原来,在此之前,因为 “推车” 一事,张思德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年前冬天的一个上午,张思德与另外两位战友在行进途中,瞧见毛主席的小汽车陷进了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等人急忙跑过去帮忙推车。

此时,毛主席和警卫员也下了车,他们五人一同用力推,然而车子后轮陷在冰窟窿中直打转,丝毫无法挪动。

张思德见状,立刻脱下鞋袜,跳进冰水中,抱起大石头对着车轮前的冰坨子猛砸,同时呼喊旁边的战友搬来一些小石头,将冰坨子砸碎后,把碎石头垫在车轮底下。

司机看到车轮前垫了一层碎石子,便发动车子,只听 “咕咚” 一声,车轮从冰窟窿中出来了,顺利地驶上了路。

毛主席用手给张思德暖着冻红的手,又让大家给他搓腿,生怕冰水把脚冻坏了。

毛主席仔细打量了张思德几眼,询问了他的名字,随后从怀里掏出笔记本,将张思德的名字记在了本子上。临走时,毛主席拍了拍张思德的肩膀,说道:“小同志,你这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时间回到此时,当警卫队队长古远兴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实属无奈之举,后方生产劳动不应该有人牺牲!”

毛主席对张思德的牺牲提出明确指示:

“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考虑到张思德是“毛主席卫队”成员,当初打算将张思德就地掩埋,炭窑塌方后没有把他的遗体挖出来。

毛主席听说后非常生气,对古远兴说:“要很快挖出来,要放哨看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不要当了!”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央警备团、中央社会部和中央办公厅的一千多人在延安枣园操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警备团团长吴烈主持追悼会,政治处主任张廷桢致悼词。

毛主席神情庄重地走进会场,他亲自将花圈献在土台子中央,旁边悬挂着他亲笔题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随后,毛主席向全体到会同志发表演讲:“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的遗体用棺木葬在延安宝塔山的山坡上,并立了墓碑。

毛主席当时的讲话没有稿子,事后,罗青长和许立群整理并经毛主席审阅后的讲话稿《为人民服务》公开发表,被各根据地报刊转载,广为传诵。

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张思德追悼会举行,毛主席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此后,“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深深影响和塑造了后来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张思德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其传承意义重大而深远。

张思德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从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开始,“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便如同一颗种子,在无数共产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在战争年代,像张思德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精神,历经千难万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集中体现在党章中,也具体体现在无数把党远大的革命目标化作朴素日常工作的英模人物身上。

带领群众除“三害”的焦裕禄,将一腔热血献给阿里的孔繁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元勋,致力脱贫攻坚斗争、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的1800多名同志……

他们与张思德的精神遥相呼应,共同铭刻在中华民族壮丽史册上。

参考资料: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领袖追悼的战士

新华网:毛泽东悼念张思德细节:亲手献花圈 即席做演讲

中国网:新中国这样走来--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

新华社:英雄烈士谱|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

《文史月刊》,2015年.01期,叶介甫,《张思德的国事家事身后事》

《湘潮(上半月)》,2011年.06期,陈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与张思德等英烈轶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