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对不齐颗粒度才是喜剧,辛辣讽刺只能点到为止

特友影影 2025-03-20 10:34:45

《年会不能停!》用讽刺戏谑击中了职场的各种乱象和顽疾,成为了无数职场打工人的“嘴替”,过足了出口恶气、反身改命的瘾。

当然,过于理想化的结局在“裁员广进”的残酷现实映照下如梦幻泡影,吹弹可破,却也让人无可奈何。

试想一下,如果这一切本来就是胡董事长授意的,真正要推进“优化”,关闭标准件厂的人就是他,副董只是替罪羊,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沉冤昭雪、真相大白,到头来还是年会过后,一地鸡毛。

抛开饱受争议的结局,这部电影确实是近些年来最优秀的国产讽刺喜剧,豆瓣8.1的高分和12.92亿元的票房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已经有许多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对这部影片的现实隐喻和主题内核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剖析。

再看一遍,我可以从职场的荒诞叙事中抽离出来,单从喜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跟职场要求对齐颗粒度的底层逻辑所不同的是,对不齐颗粒度才是喜剧的成功之道,也就是所谓的利用信息差。

个人以影片最诙谐幽默的片段就是无事可做的胡建林开始熟记公司每一个人的名字,可正值裁员期间,人心惶惶,公司员工都以为从天而降的这个新员工就是为了执行“广进”计划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很害怕被胡建林点名。

胡建林成了拿着葫芦的金角大王,见谁都要喊出他们的名字。

之所以胡建林无事可做是因为马杰知晓了人事错调的事情,他担心自己受牵连,只能让胡建林不做事,尽可能不要暴露。

经过胡建林这一搅合,裁员工作反而推进得更加顺利,他给本该被裁掉的老员工升职加薪,阴差阳错让公司逃过了信任危机。

许多人为了保住工作开始讨好胡建林,这也为胡建林被误认为是胡董事长的儿子这个信息错位做了铺垫。

正是这一环扣一环,一出接一出的信息差和身份错位,才让影片前半部分的笑料自然通畅,远不是那些玩谐音梗、开荤玩笑、整屎尿屁的烂俗喜剧所能比拟的。

影片后半部分因为要绕回到为职场打工人发声,保卫合法权益的主题上来再加上胡建林的身份错位信息被越来越多人知道,这种信息上对不齐颗粒度的喜剧效果也就荡然无存了。

影片最后用差点成为“麦高芬”的年会对职场的等级制度、官僚主义、腐败之风、剥削压榨疯狂吐槽和批判,有些拙劣的rap却增加了几分真实感。

打工人的满腔愤恨倾泻而出,很燃很戳人。

结局固然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表达出一以贯之的批判和讽刺,但如果连电影都无法实现职场人获得公平对待的梦想,那这个世界也太过无情了。

有《年会不能停!》这样的电影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本身就具有反思当下和讥讽现实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年会”不能停,职场人对抗不公、对抗压迫、对抗PUA的行动更不能停。不能停可能就是这部电影另一层意义所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0 阅读:4

特友影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