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晨曦光辉 2025-02-24 11:39:59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干部,平时口号喊得震天响,真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就蔫了?他们也并非完全不作为,而是小心翼翼地“求稳”,确保自己不出错,至于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似乎成了次要。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党性、纪律与作风问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考验着每一位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有些干部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他们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却离群众越来越远。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流于形式。逢年过节,送点米面油,仿佛就完成了任务。他们很少深入了解贫困的真正原因,更缺乏解决问题的长远规划。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帮扶,看似做了工作,实则收效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白了,还是党性不纯,为民情怀不深。他们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只是把帮扶工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村支书,他告诉我,刚上任的时候,也想着大干一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但是,几年下来,他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种考核、检查接踵而至,让他疲于应付。他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只求不出错,不求有功。他告诉我,有时候,他也会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村民的信任,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勇气。

这个村支书的经历,并非个例。很多基层干部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身处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动力。

乡村振兴,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却变成了“纸上谈兵”。有些干部只是把乡村振兴当成一个口号,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他们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没有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他们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忽视了农民的真正需求。这种“过关心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好的作风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坏的作风则会涣散人心,贻误事业。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干部却忘记了这条准则。他们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干部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他们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忘记了权力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入手。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其次,要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纪律之上。要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震慑。

最后,要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民忧。要鼓励干部敢于担当,敢于创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基层干部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真正的乡村振兴,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也不是光鲜亮丽的表面文章,而是要让农民真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能够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那些只求过关,不求有功的干部,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只有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只有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每一位干部,都能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真心为他们服务,谁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他们心里都清楚得很。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体现在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上。这才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0 阅读:3

晨曦光辉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