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年将新增6400个普通高中学位

飞槐惠城 2025-02-21 17:38:15

民生无小事,民生连民心。

打造100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每个县(区)都有1个社区康复服务示范中心;新建、改(扩)建学校36所……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民生指标,回应民之所盼,指明施政所向,向市民展示了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发展蓝图,也奏响了有关部门将“民生清单”从“施工图”转变为“实景图”的协奏曲。

惠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关键词:增加优质公办学位

市一中田家炳校区将提供1500个高中学位

报告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学校36所,今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040个、普通高中学位6400个。

孩子们在良好环境中学习成长。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现状:2024年,市教育局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盘整学位,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从源头上缓解学位紧张问题。在学前教育阶段,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10个。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学位20085个;各县(区)持续加大力度盘整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盘整学位12200个;全市共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285个。在普通高中阶段,通过新建惠州市第八中学高中部,完成惠东中学和大亚湾第一中学(高中部)扩建工程,新增普通高中公办优质学位5700个。

计划: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5年,我市继续强化政策规划与目标设定,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各县(区)将明确学校建设详情,形成年度建设项目计划表,及时做好跟踪,积极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民生实事建设任务。

在群众较为关心的高中学位供给方面,2025年,惠州市第一中学田家炳校区将新建高中部综合楼并进行校舍修缮,项目建成后,可提供1500个优质公办高中学位。此外,博罗县、龙门县和大亚湾共有3所高中新建、改(扩)建工程将于年内完工,可增加4900个优质公办高中学位。同时,我市今年还将启动4所高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待项目完工后,届时将再增加9000个优质公办高中学位。这些优质公办高中学位的增加,可有效缓解我市公办高中学位压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读优质公办高中的美好愿景。

声音:“我家孩子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之前还很担心学位紧张,难考上心仪的学校。现在听说家门口的学校将新增不少学位,心里踏实多了。”家住惠城区江北街道的市民胡女士说,期待孩子能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提供就业服务保障

打造100家公共服务平台

报告摘要:为重点群体、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服务保障,进一步整合就业驿站、惠民驿站、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资源,打造100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促进困难人员就业26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惠州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是群众在就业驿站咨询。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现状:近年来,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精准打好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稳步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畅通“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双向通道,保障我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开展招聘活动237场,提供岗位44.73万个,建成就业驿站34家、零工市场18家,城镇新增就业8.8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3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8%。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1万人次,通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等措施为企业减负纾困约4.38亿元。

计划: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做好春节后企业用工保障,同时加强与市总工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沟通协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度整合就业驿站、惠民驿站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资源,通过信息共享、服务联动、场地共用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就业服务覆盖面和供给能力,高质量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声音:“现在惠州就业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找工作也越来越方便,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市民卢燕花说。2024年12月,惠州首家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揭牌运营,卢燕花在家门口的零工市场找到一份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又能兼顾孩子的工作。卢燕花说,自从有了零工市场,找工作又多了一个渠道,也更加有保障。

关键词: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实现每个县(区)都有1个 社区康复服务示范中心

报告摘要:开展民政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实现每个县(区)都有1个社区康复服务示范中心,每个镇街都有1个社区康复服务点,全市登记精神障碍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到60%以上。

现状: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23年4月,该局通过购买服务启动惠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项目,在惠城区江北街道、江南街道建成两个市级精神障碍社区服务示范点——“惠心驿站”,积极探索“1+1+N”工作模式,为康复者搭建起“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康复者”之间的连续服务链条。截至2025年1月,“惠心驿站”已为743名自愿接受康复服务的患者建档,累计服务6062人次。在“惠心驿站”的示范引领下,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95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截至2024年底,全市登记精神障碍康复对象参与社区康复人数占73%。

计划: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深化服务质效,打造布局更加合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转介衔接更加畅通、管理机制更加规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同时,突出示范创新,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加强督导评估,确保服务规范、高效运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将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推动各县(区)、各镇(街)以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基地,建立精神科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实践工作者为骨干的精康服务综合服务团队,推动“五社联动”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并加大宣传,提高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接纳度和包容性,为康复者营造更加团结和谐的社区氛围,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1个社区康复服务示范中心,每个镇街至少有1个社区康复服务点。

声音:“为这个内容点赞。”市民胡小贤是一名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工,她在社区服务了多个精神障碍康复对象,“精神障碍患者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内容,使服务点更密集,让服务对象能更有效及时地得到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恢复职业能力等。”

关键词:建设“健康惠州”

遴选51名医疗专家助力51个乡镇卫生院

报告摘要:办好用好“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现状: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提升乡镇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当地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去年底,我市建设挂牌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4个名(中)医工作室,在全市范围内精心遴选了18名省市名医、名中医作为工作室下沉导师,通过名医下沉基层坐诊、带教等方式,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的特色技术传承和临床骨干人才,让博罗、龙门共13个乡(镇)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计划:记者从市卫健局了解到,我市将通过遴选51名省、市名(中)医或市级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疗专家(以下简称“联系专家”),在全市51个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落地单位”),多方式帮助当地乡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能力,确保“一镇一名医”建设实效。

联系专家为省、市级名中医或市级名医的,将按照相关方案要求继续建设名(中)医工作室,落实学术传承建设,大力提升落地单位的医疗水平。环南昆山—罗浮山12个乡(镇)的名医工作室分别由我市数家三级医院派出联系专家,全市其余39个乡镇卫生院分别由市级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疗专家出任联系专家,并分别配备1名骨干人员做助手,安排每周1天对落地单位的指导和帮扶,包括坐诊等。

联系专家还将指导推进落地单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乃至创建市级、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助力落地单位强化医疗质量,改善患者体验,夯实运营管理等。

声音:“我们老人家腿脚不好,去外地看医生不方便。非常期待省、市名医到我们这边的卫生院坐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医。”家住惠阳区良井镇的居民曾先生说。

关键词:守护“一老一小”

加快建设5个基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报告摘要: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两院一体”医养结合建设试点。

现状: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9家,其中已建成5个基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创建了省、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9家。19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了老年医学科,1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临终关怀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至68.33%。托育方面,我市注册托育机构(幼儿园)共530家,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共30139个。

计划:记者从市卫健局了解到,我市将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对医养结合和托育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将继续强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将加快推进另外5个基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打造2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9个安宁疗护病区或安宁疗护中心。将增加婴幼儿托位数,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建设1家市级、7家县(区)级具有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声音:“老人是家里的根,孩子是明天的苗,根要护得牢,苗要长得壮,这日子才有奔头。政府多措并举更好守护‘一老一小’,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市民曾庆芳表示。

关键词: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加强社会治安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报告摘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现状:目前,我市已标准化建成市级社会治安综治中心1个,县(区)综治中心7个,镇(街)园区综治中心7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站)1322个,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社会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惠州已经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100%实体化运作。2024年,惠城公安分局小金口派出所、博罗县柏塘社会治安综治中心、龙门县法院永汉法庭获评全省“1+6+N”先进典型。

计划:记者从市委政法委获悉,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更加智能、高效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统筹资源力量齐抓共管,建立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机制。进一步推进网格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结合“服务+管理”“人工+智能”,在全市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共建、多方参与的网格治理格局。进一步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在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中提供有力的“心支持”。

声音:“现在只需走进一扇门,就可以解开心中‘千千结’。”市民赵先生认为,惠州“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让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及时、高效,为市民群众解决了烦忧,也有效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惠州日报(统筹:龚妍,记者:骆国红 马海菊 叶丽莎 刘豪伟 周智聪,通讯员:刘思波 谢明华 林海 蔡思波 余利平 叶礼全 廖杰文),转载请注明。

0 阅读:5

飞槐惠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