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底谁先开的第一枪?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文史达观 2024-10-15 21:49:36

1937年7月7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这一天,爆发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

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日之间长期累积的矛盾与冲突达到了顶点,也正式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悲壮序幕。

当日,几声不寻常的枪响打破了卢沟桥畔的宁静,其背后隐藏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

相关历史资料显示,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大队长清水节郎的指挥下,公然在中国守军驻地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

很快夜幕降临,到了晚上10点40分,日本方面突然宣称,演习地带传来了不明枪声,并声称有一名士兵神秘失踪。

以此为借口,他们提出了无理要求,企图强行闯入由中国第29军37师219团驻守的宛平县城进行搜查。

面对日军的蛮横无理,中国守军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意志。

29军37师219团的官兵们,坚决拒绝了日方的无理要求,坚守岗位,誓死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

双方交涉未果,紧张气氛迅速升级,最终演变为激烈的枪战,枪声、炮声在卢沟桥上空回响,宣告了全面抗战的爆发。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事件发生后,中日全面进入战争状态,英勇的中国军民经过8年的抗日战争,最终于1945年取得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

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们,“卢沟桥事变”,究竟是谁先开的第一枪?

针对此,时至今日尚无定论,只是通过零星的史料记载,多少能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一、日本人率先开枪

在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儿岛襄”所撰写的权威著作《太平洋战争》中,有一段引人深思的口述记录。

它来自于当时指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最高长官——牟田口廉也中将。

这段口述发生在1944年,那时的牟田口已经因战功晋升为中将,并担任了侵缅第15军的司令官。

当儿岛襄历史学家以严谨的态度,对牟田口进行追问,试图还原卢沟桥事变的真相时,牟田口并未回避,而是以一种近乎坦白的口吻回忆了那段历史。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大东亚战争若要追溯起源,实则是我的责任。因为卢沟桥上空响起的第一颗子弹,正是由我下令发射的,它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此外,牟田口还在自己的私人笔记中,更加详细地记录了当年的心路历程。

他写道:“我,牟田口廉也,亲手挑起了卢沟桥事变。而这场事变,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了席卷整个东亚的大战。”

这些文字,无疑是对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也是对牟田口个人历史责任的沉重承认。

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卢沟桥事变中那个所谓的“失踪士兵”之谜,最终也水落石出了。

原来,那名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他在事发当晚因拉肚子而暂时离开了部队。

随后,仅仅过了20多分钟,他就已经悄悄归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失踪”。

而这一切,都是日本著名战犯东条英机等人为了挑起事端,精心编织的一个谎言。正是他们的阴险,最终导致了全面抗战。

二、国军开的第一枪

根据一些珍贵的亲历者回忆,中日两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陷入了激烈的混战。

在那场历史的风暴中,情感与理智、仇恨与抗争交织成一幅复杂的图景。

有回忆指出,在那个紧张对峙的时刻,国民党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与愤怒。

当双方的摩擦升级到难以调和的地步时,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可能驱使着某些士兵采取了激进的行动。

在那种情境下,有说法认为,是国民党士兵率先扣动了扳机,开出了那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一枪。

更为具体的是,有资料提及,这一枪可能出自守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之手。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吉星文在那一刻或许是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愤慨,做出了这个决定性的举动。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也对这一事件给予了关注。

据1937年7月8日的荷文报纸报道,它们引述了日本同盟新闻社(DOMEI)的消息,明确指出是中方突然开枪,从而引发了后续的冲突。

这一报道,虽然可能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和信息传播条件的影响,但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这一历史事件的视角。

回溯到1931年的9.18事变,日本侵略者已经悍然入侵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并随后逐步蚕食,不仅占领了东北,还使得我国华北地区的大片土地也沦丧于敌手。

在那样的背景下,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面临着国破家亡的严峻考验。

他们深知,坐以待毙绝非出路,唯有奋起抗争,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生存。

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国军开出第一枪,虽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细节,但也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它可能正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精神的一种体现。

三、我军地下党所为

在1946年至1948年东京大审判期间,日本陆军省兵务局长“田中隆吉”作为关键证人出庭做证时曾表示:

“第一枪是我党在卢沟桥两边放枪挑起的”。

除了田中隆吉的证词外,还有一些日本历史学者研究指出,事变可能是隐藏在29军中的我地下工作者所为。

或是受到我党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率先向日军开枪引发的。

这一说法虽然缺乏确凿的证据,但为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当时日本历史学者还提出了一个依据:

事变发生仅仅一天后,我党便迅速通电全国,告知民众反抗日本侵略。

这种反应之快,让人不得不质疑是我党提前做好了准备。相比之下,老蒋则是在事变后的第十天,才发表了对全体国民的抗战宣言。

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日本历史学者的推测。

时至今日,针对到底是谁开的第一枪,依然尚无定论。

甚至还有不少学者,为此还在争论不休。

当这场争论传入我国将领戴旭的耳中时,他作为鹰派代表之一,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慨。

戴将军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总是纠缠于谁开了第一枪,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

从卢沟桥事变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及我们如何铭记历史,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戴旭将军的态度十分鲜明,他认为,无论是谁开的第一枪,都不能成为减轻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借口。

日本作为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已经盘踞多年,通过各种手段制约和分裂我国的领土,其野心和罪恶早已昭然若揭。

卢沟桥事变,只是日本侵略者众多罪行中的一环,它和当年的9.18事变一样,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必然行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戴将军还批评了我国一些学者过于纠结于“师出有名”的传统观念。

他认为,在面对无情的侵略者时,我们如果还拘泥于道义和名分的争论,就无异于对牛弹琴。

这样的迂腐观念,不仅无法有效地捍卫国家的利益,还可能让我们错过抗击侵略者的最佳时机。

例如,清末的“北洋中日海战”,就是因为我们过于注重“师出有名”,而错过了先下手为强的机会,最终导致了惨痛的失败。

戴旭将军的言论,无疑是对那些过于纠结于历史细节的人们的一种警醒。

他提醒我们,面对历史,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去审视那些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关键时刻。

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读者们,关于“7.7事变谁开的第一枪”,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1 阅读:147
评论列表
  • 2024-10-25 23:41

    在中国的土地上不论是不是鬼子开的枪,鬼子都有罪[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