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百出、句句漏风的抗日故事竟能得到45万展现量

沧浪谈事 2024-07-04 16:37:19

被推荐了一个抗日小故事,篇幅不大,读完后被雷得脑瓜子嗡嗡的。

开篇点明主角身份:被俘的八路军战士;再说明意图:逃亡苏联。这个被俘八路军张思问的籍贯,作者交待得两清“二处”:出生在新河县寻寨镇寻寨村,这是现在的真实地名;紧接着又“安排”负伤的张思问回了枣强老家养伤,然后被日本鬼子“俘虏”了。这个作者是醉酒写的吗?新河和枣强是两个县,一句话之“间”,就把张思问老家整得“时空漂移”了;还有啊,在家养伤也不会穿着军服(这也未必有)、公开八路军身份,“被俘虏”从何谈起?

张思问和其他被抓的青壮年5000多人被赶进一辆闷罐车。我有点儿好奇,这辆闷罐车多大啊,塞进了5000多人。接着看下去,有点儿脑子的读者都难以想象那个画面:运输期间,他们只有少数的凉水喝,一路上闷死的、喝凉水拉稀拉死的、跳车摔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闷死、拉稀拉死的暂且不说,坐闷罐车还能跳车,鬼子竟然不锁车门?是鬼子混蛋还是作者癔症?

“不知道过了多久,最后下车时5000多个人只剩下40个人,张思问幸运的活了下来”。惨不惨?太惨了,但是再看下边,就得骂这个作者了。鬼子抓这批青壮年是来修东宁要塞的,这个要塞名倒是真的。至于谁把这里命名为“东方马奇诺防线”,我查不到具体资料,关键问题是,一来“法国马奇诺防线”形同纸糊,谁愿用这个名字?二来被后人命名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貌似还有两处呢,国民政府在上海南京之间有、英军在香港有。搬出“史学家”这个名头扯这个“东方马奇诺防线”的淡,真不好使。这个问题,不纠结了,关键是鬼子都跑到关内抓人来修要塞了,那就是劳工缺啊,那么,他们能在押送途中让大批劳工丧命吗?还有啊,坐火车过去,从冀南到东宁,5000劳工剩40,这比当年欧洲人贩卖黑奴的死亡率高多了!

下边这段儿,仍是漏洞百出,前边刚说“日军不会给他们被褥”,下文紧接着就说“晚上不脱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这被子是作者穿越送去的?日本鬼子见到有人偷懒就用石头砸,鬼子放着枪托不用去捡石头?他们脑瓜子进水了?

继续看作者的“醉话或鬼话”。“他们这些人能在沦陷的东北日占区中抗战,骨子里怎么会服输呢”,前边刚说是关内被俘抗日军人,现在又成了“东北抗战战士”,作者不知道在东北抗战的是抗联?搞笑的是,在人烟稀少的要塞区,作者还安排了一个磨面房东,告诉劳工附近有苏联红军。

作者安排的“求生机会”来了,张思问联系同屋八路军战士,决定起义。不知道他们这个工区到底多少劳工,作者只是安排了13名日军看守。起义成功,牺牲11人,张思问和其他30个战友跑到河对岸。这人数也对不上啊,算起来才42个。“苏联抗日军”,这是什么部队?历史上倒是有退至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编成的“苏联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还有一个问题,懒得问作者了,既然“起义”,那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咋只有他们一个屋起义呢?

文章结局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受伤后的安置,由苏联红军负责?还给1000块路费?给的什么币种?“直到80岁脚才不痛了,里面的脓都干了”,这是什么伤病?

这个作者220万粉丝,这么一段句句漏风撒气、前言不搭后语、醉话鬼话连篇的文字,平台给了45万展现量。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