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出将入相、功高震主,为何能得乾隆信任,与和珅比谁权力更大

枫叶评史 2024-12-27 11:31:28

乾隆自封为十全老人,以十全武功彰显自己为中国封建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千古一帝。

虽说乾隆的自封有夸张的成分,但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叛乱,乃至修订四库全书都是对国家、历史、民族有大功的事件。

当然,这些大事件的完成并非乾隆一人之功,而是群臣的协助。

要论及群臣当中谁的功劳最大,恐怕非武将阿桂不可。

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准噶尔、大小和卓,以及大小金川叛乱,基本上都是由阿桂率兵平叛的。

阿桂的功劳不仅仅在于帮助乾隆完成了十全武功,更是对国家稳定,民族统一,文化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将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与权势往往与文臣无法比较,但阿桂却做到了出将入相,担任军机大臣多年,更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地方矛盾处置。

于武将的战功上,阿桂已经累计到了清朝开国以来的前列,于文臣职务上,他更是位列人臣之首,成为军机首辅。

这样一位功高震主的武将文臣,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君主忌惮的存在,可偏偏乾隆对阿桂信任异常,哪怕有人进谗言,乾隆都会认为有人陷害。

哪怕历史上第一权臣、第一大贪官和珅,在阿桂面前都得乖乖就范。

那么,阿桂到底有何出奇之处,既能压制和身,又能博得乾隆的信任。

实际上,阿桂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阿桂发家起势的初期,他还遭遇过信任危机,以至于差点被乾隆处决。

初出茅庐,险丢性命

康熙56年,阿桂出生在了章佳氏的满洲贵族家庭当中,也是从这一刻开始,阿桂的人生经历了康、雍、乾、嘉4个朝代。

章佳氏是正蓝旗,阿桂的父亲阿克敦在乾隆朝时就已经是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重臣了。

同许多满清贵族不同的是,阿克敦在家风上没有腐化堕落,反而要求极其严格,阿桂的教育便是在阿克敦的敦促与监督之下,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20岁出头阿桂就已经中举,成功跻身进入了清朝的政治序列当中,有他的父亲阿克顿在他的官运还算亨通,但年幼的阿桂又怎知官场上的黑暗。

28岁时,因为户部的官银失窃,阿桂受到牵连被降职处理。

1747年,本是带罪之身的阿桂企图通过金川战役洗刷冤屈换取战功,没成想他却卷入了张广泗与讷亲之间的争斗,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张广泗一派的同党。

张广泗与讷亲被处决之后。阿桂也在处决名单上,但乾隆看在63岁高龄的阿克敦之面,将他的独子阿桂放回了家中,要求阿克敦必须严加看管,不能使其再生事端。

就这样,阿桂在政治场上的第1次试水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在8年后的战事当中重新获得了启用。

凭借军功,脱颖而出

虽说阿桂受到了乾隆的迁怒,但满洲贵族的头衔还是在的被放回家中之后,阿桂又在转年重新当回了吏部员外郎。

1755年,准格尔叛乱再生,乾隆下定决心必须平定准格尔叛乱,以完成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从未完成的壮举。

阿桂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这次征战当中,不过因官小权弱,他所承担的职责也仅仅是协办而已。

虽说蒙古亲王曾经上书,为阿桂表功,但乾隆在意的并不是军功,而是接下来的驻兵一事。

反叛很快便平定了,但平定之后如何管理才是乾隆最为头疼的,毕竟,他的爷爷也曾击败准格尔,但却未能有效的管理。

阿桂此时为乾隆提出了解决之道,他主张在西北地区屯兵驻守,可满朝大臣却认为偏远之地,耗时耗力也不一定见成效。

所以,建议乾隆放弃这一策略,唯有乾隆对阿桂的意见十分支持,要求阿桂实施屯兵驻守制度。

1760年,阿桂带着索伦兵和绿营兵在荒芜的戈壁上开始了开垦,他还从南疆地区征调维人,从周边征调回人,一起在戈壁上忙碌开垦。

仅仅过了一年,阿桂带领的队伍开垦的土地就达8000亩之巨,粮食产量更是高达3万多石。

有了粮食的保证,就解决了军队的后勤问题,阿桂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战功与开垦,更是在后期的管理上有着不小的手笔。

士兵的征集、税收的分配、官员的选拔任用,甚至屯军家属的生活问题,阿桂都通过制度予以固定、解决。

清朝百余年来的西北动乱问题,在阿桂的手中得到了成功的解决,哪怕后期再有动乱也只是表面上的瘙痒而已。

另外,阿桂在屯兵期间,还利用空闲时间解决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平定甘肃回部动荡。

这些都是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阿桂本人自然受到了乾隆的重视与宠幸。

1763年,阿桂回到北京之后,正月里先是被授予了军机大臣的重任;6月间,又把他的正蓝旗抬进了上三旗的正白旗当中。

7月,又把他的正蓝旗汉军都统变成了正白旗满洲都统,并加封太子太保衔。

至此,阿桂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逆袭,成为清朝政治场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大人物。

在之后的清缅战争、大小金川战役里,阿桂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乃至大小金川平定之后,阿桂率兵回京,乾隆带领百官亲自出城相应,这份殊荣在历史上都不多见。

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乾隆给予一个武将武英殿大学士的职位,同时成为国史馆、四库全书的总裁,完全当成了一个文官来使用。

这还不是阿桂的终点,他身上的头衔被累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镶黄旗满洲都统、上书房总师傅、兵部尚书等等。

等到阿桂63岁时,他已经成了军机处的领班大臣,和珅也不过是他手底下的下属而已。

只是由于阿桂经常替乾隆巡视各边,处理突发事件,所以,他在京的时间并不多。

以至于和珅成了当朝权贵,可实际上,阿桂一直处在和珅之上,是他的顶头上司。

哪怕和珅为了争权,借海昇杀妻之事构陷阿桂,乾隆都不曾相信。

乾隆虽然比阿桂大6岁,但阿桂却走在了乾隆的前面。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两位老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嘉庆二年也就是1797年,80岁的阿桂在病床上,盖着乾隆御赐的锦被离开了人世。

这位功高震主的武将,终其一生也没有引起乾隆的任何忌惮与怀疑;且在文官的职位上,他还大有作为。

正因如此,他成为了紫光阁上的功臣榜第一名。

2 阅读:743
评论列表
  • 2025-01-05 21:18

    这么个大功臣居然没赏三眼花翎[静静吃瓜]

  • 2024-12-30 22:15

    众所周知,紫光阁功臣榜第一名是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恒,阿桂都十名开外了

  • 2025-01-05 21:48

    阿桂,兆惠,都是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

  • Sam 2
    2025-01-06 14:17

    修四库对民族有功?你哪个民族啊,收进去的跟禁毁的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赐进士出身 回复:
    历史教科书上都赞扬四库全书,不要拿你那一脑壶地摊文来质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