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世人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结局如何

枫叶评史 2024-12-27 11:28:38

汉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两个极为强盛的王朝,可即便如此强大的王朝,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也不得不采取和亲一策。

众多担负起和亲使命的公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

其中,最引人注目或者说命运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便是,王昭君与文成公主。

王昭君的和亲之路充满了荆棘,统治者的无情、命运的悲苦全部叠加在一个女子的身上,致使她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于异国他乡。

至于文成公主的经历却与王昭君的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位唐朝公主不仅得到了统治者的庇护,更是得到了夫家的尊重。

特别是文成公主还赢得了整个吐蕃的敬意,只不过远嫁吐蕃之后,文成公主也只过了9年的夫妻生活,松赞干布就病逝了。

独留她一个人在吐蕃生活,30年的独居生活,还是在异国、异族,对一个汉族女子来说是何等凄苦。

那么,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将近40年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她晚年结局又是如何?

“被迫”和亲的贵族之女

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虽然都是王朝派出去和亲的公主,但二人的身份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二人在日后的遭遇。

王昭君虽然被冠以公主的称号,但她只不过是一名宫女,更是从民间选拔的一名宫女而已。

说到底他就是一名普通女子,只是朝廷在她的头上插上了凤凰羽而已。

反观文成公主就不同了,她是贵族之女,更是皇家直系后代,唐太宗是其伯父,父亲贵为皇帝之弟,身份自然不同凡响。

由此就决定了朝廷在对待两女的态度上是有着不同的,王昭君被迫连嫁三代单于,文成公主却能在吐蕃享有无上的保障。

史书对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之前的历史记载非常稀少,甚至连她的出生年月都不曾有详细的官方记载。

唯独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历史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在这条脉络当中掺杂了文成公主的历史。

634年,刚刚登顶吐蕃首领之位的松赞干布第1次向唐朝发出了和亲的请求,但却被唐太宗直接拒绝了。

在和亲一事上,如果唐朝能一碗水端平,松赞干布也就不会有意见,可636年吐谷浑虽然兵败于唐朝之手,却从唐朝得到了一位和亲的公主。

这让松赞干布十分恼怒,他不敢直接对唐朝下手,决定拿吐谷浑开刀,集结20万大军把吐谷浑打的哭天喊地,向唐朝求助。

唐朝也不惯着吐蕃,迅速派出了以侯君集领军的战队,驱赶了吐蕃。

吐蕃迫不得已再次向唐朝负荆请罪,随从他的请罪书一同到来的,除了有黄金以外,还有一封和亲请求书。

这一次唐太宗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关系,便同意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于是,唐太宗便在贵族之女当中开始选拔,他的侄女,也就是他的弟弟之女进入了他的眼中。

此时的文成公主还仅仅是一位郡主,年龄相传也只有17岁,至于她的名字历史也没有记录下来。

就这样,一位唐朝的贵族之女远涉千里来到了吐蕃,与比自己大3岁的松赞干布结了婚。

“被迫”开始独居生活

641年,文成公主第1次走进了吐蕃的国土。在这里,她的后半生生活展开了,幸运的是松赞干布对她的态度十分友好与尊敬,夫妻两人相辅相成,走过了9年难忘的岁月。

在这9年里,文成公主不仅履行一个妻子的义务,更是成为一国之母,承担起了教化天下的责任。

当初随同文成公主一同来到吐蕃的不仅仅有他自己,还有更多的能工巧匠与中原文化。

文成公主没有藏私,而是把中原先进的技艺与精湛的文化全部散播在了吐蕃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吐蕃从上到下迎来了一种新的气象。

但这种转变在650年却出现了巨变,因为松赞干部死去了,独留下一个没有子女的文成公主,孤苦地漂泊在异国他乡的领土之上。

按照传统,文成公主在丈夫死后可以回归自己的母国,就像当初王昭君远嫁匈奴时,曾经三番五次写信请求回国。

现成的例子就在眼前,文成公主也可以照此执行,但她思虑再三之后拒绝了这一行动,而是坚定的表明自己将继续留在吐蕃,传道授业解惑。

她的这番举动迎来了吐蕃上下热烈的欢迎,并为她奉上了至高无上的称号甲木萨。

将甲木萨直译过来,就是中原地区常常称呼女子的仙女女神之意。

从650年开始,文成公主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教化吐蕃人的事情上。

在吐蕃农业发展上,文成公主凭借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使得吐蕃的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提升,纺织技术也在文成公主的教化之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吐蕃人的生活从吃到穿得到保障,物质条件的提升使得吐蕃人对文化的渴求更加突出,这一点更是文成公主的特长。

本身就是唐朝至高无上的公主,打小受过的优秀教育,使得她应对吐蕃人的文化需求格外顺手。

各种史书文献在文成公主的手中比比皆是,她将这些中原文字翻译过来,使得吐蕃人能够看懂、接受,并潜移默化的遵守。

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之下,吐蕃文字的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佛教也在文成公主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虽说文成公主没有子女,但她对待吐蕃人的态度却是亲善而又谦恭的,正因为她慈母般的爱,使得吐蕃人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680年,为吐蕃与唐朝操劳一生的文成公主人生走到了尽头。

她去世后,吐蕃人为她举行的葬礼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吐蕃之主,更是为她设庙设祠,香火长久不断。

至于其他为吐蕃作出贡献的能工巧匠们也得以幸存,在这些有功于吐蕃之人去世后,他们也被安葬在了文成公主墓葬的两侧,永久陪伴着自己的公主。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40年时间里,唐土之间基本保持了和平的状态,战争被逐渐遗忘,和平成为了两国之间的主旋律。

这些成绩的取得,足以看出文成公主在这方面的贡献,相比于王昭君,她的贡献更大,她的命运更加幸福。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