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势力施压下,以色列和哈马斯终于达成了“放人换停火”协议。根据环球网报道,11月22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正式宣布,经以色列内阁审核通过,以色列同意与哈马斯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在4天内,哈马斯将释放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50名人质。与此同时,相关人道主义援助也将被允许进入加沙地区。停火协议虽然姗姗来迟,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加沙人民而言却至关重要。而此次以色列之所以作出让步,根本原因还是受到了中美两大国的施压。

我们知道,哈马斯突然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俘获了包括以军军人、平民在内的大批人质。哈马斯深知,他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抗强大的以军,因此这批人质就成为后续同以色列谈判的筹码。由于哈马斯在加沙构筑了庞大的地道系统,人质被隐藏在其中,这让以军的营救计划面临重重困难。在军事方面,以军自发动地面进攻以来频频受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顾及人质的伤亡。在政治层面,人质问题让内塔尼亚政府面临巨大压力,一旦解决不好造成惨案,以色列不仅要面临国际舆论压力,国内山呼海啸的反对浪潮,更会让政府部门左右为难。因此,人质问题已经让以色列焦头烂额。

而随着以军在加沙大杀四方,引得天怒人怨,中美两大国给了以色列“就坡下驴”的机会。除了来自联合国大会的施压之外,不久前,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中方再度表明态度,要推动巴以和谈。与此同时,拜登政府也改变了无条件力挺以色列的态度,计划对以色列极端主义定居者实施制裁,中美两大国联合施压,不得不让以色列有所顾虑,再加上也门胡塞武装在海上的“神来之笔”,以色列政府似乎一下子品尝到了“四面楚歌”的味道。在这样的局面下,继续对加沙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显然不明智,而借着暂时停战的机会,以色列开始将重点放在了解决人质问题上。
按照协议内容,以色列和哈马斯将停战4天,释放的人质在50人以上。可以看到,双方达成共识,首批释放的人员基本为妇女和儿童,这也是国际惯例,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不过,哈马斯手中的人质筹码可不仅仅是平民。在初期的战事中,以军不少官兵都成为哈马斯的俘虏,其中甚至包括以色列“加沙师”师长尼姆罗德。不救回这批以军官兵,以色列政府显然难以安抚国内民众。因此,在与哈马斯的对话中,以色列给出了“弹性条件”:如果哈马斯每多释放10名人质,停火时间就会顺延一天。对于被围困许久的哈马斯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条件。

为了表现诚意,以色列除了停止军事行动之外,还承诺释放被以军拘留的部分巴勒斯坦妇女和儿童,这些人员主要来自约旦河西岸法塔赫控制区。与此同时,以色列也同意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救援在停战期进入加沙。
一切看似非常美好,“放人换停火”协议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巴以和平的希望。不过,此次停战只是换来了一个缓冲期,因为以色列已经明确表示,战争并不会停止。按照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的说法,在解决人质问题后,以军还有两大目标:一是消灭哈马斯,二是彻底确保加沙地带没有“威胁以色列的势力”。目前,以军的兵锋已经指向了加沙南部地区,人数超过200万的加沙南部一旦战火燃起,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