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赢家原来是他,没出一兵一卒,却得到最多好处,不是中国

十二月航迹 2023-11-19 09:58:00

巴以冲突的爆发,让到处搞事情的美国被束缚住手脚,让陷入消耗战的俄罗斯有了喘息的机会,让身处中美博弈关键阶段的中国重新掌握了主动权,也让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抱团取暖。可以说,加沙地区的战火,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机遇。如果要盘点巴以冲突的受益方,很多人或许会非常意外。因为有一个国家没出一兵一卒,却得到最多好处,这个巴以冲突最大的赢家就是德国。

从德国政府的表现来看,自巴以冲突爆发,德国总理舒尔茨就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第一时间出访以色列的他不仅公开支持以色列,更是戴上了犹太帽来示好。甚至,在谈及加沙地区人道主义问题时,德国政府给出的观点是“巴勒斯坦平民不在人道考虑范围”。除了外交层面的支持,德国在军事援助上也不遗余力。

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军售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倍,其中大部分装备都卖给了以色列,而且是大开绿灯不设门槛。尽管没有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派出战舰前往地中海,但德国用一系列“硬核表现”赢得了以色列的信任。在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这是德国一个甩不掉的历史包袱。而巴以冲突的爆发,无疑给了德国甩掉这个包袱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通过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另类表现,德国也在盘算着一盘棋局。如果说,俄乌冲突的爆发,让美国进一步捆绑欧洲各国,强化了欧美一体化合作关系,那么巴以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发酵,则在欧美社会划出一道巨大裂痕。尤其是以德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不满足于当下的欧洲政治生态格局,开始追求更多的话语权。

以10月下旬举行的欧盟峰会为例,和联合国大会上的各方博弈一样,欧盟各国的外交官也吵成了一锅粥。会场上主要形成了两大阵营,双方争吵的话题就是加沙地区“暂停交火”还是“停止交火”。其中,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等国支持后者。而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等国则提出反对,认为如果加沙地区“停止交火”,会削弱以色列的自卫能力,这个观点和美国如出一辙,明显是偏袒以色列,却和目前欧盟的领导者法国背道而驰。

在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期间,德国一直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在美国的阻挠下,这个宏伟的计划并未实现。欧洲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各种矛盾丛生,欧盟成员国和领导机构的政策和立场分歧也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欧盟中具有领导地位的法国与德国,在一系列政策事务中,两国经常针锋相对。

在此次巴以冲突爆发后,虽然欧盟整体基调都是支持以色列,但对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屠杀平民的行为,法国公开提出反对与指责。而德国却希望借着巴以冲突进一步摆脱历史包袱,进而超越法国主导欧盟。因此,德国在欧盟峰会上主张对以色列采取相对温和路线。这也恰恰符合美国的政治主张,让德国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虽然说,德国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就成为巴以冲突的大赢家,但公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还是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自10月以来,德国国内也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民众游行,很多德国民众对于德国政府支持以色列的政策予以抨击和反对。再从国际局势来说,德国力挺以色列,无疑也是得罪了整个阿拉伯阵营。在俄乌冲突中,与俄罗斯决裂的德国就尝到了“能源危机”的苦头。如今,德国与阿拉伯国家渐行渐远,一系列负面后果或许很快将浮出水面。

0 阅读:0

十二月航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