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小霸王”VS 哈马斯,在很多人眼里完全是重量级拳王对轻量级选手的战斗,一边倒不在话下。然而地面攻势开展多日,我们看到的却不是以军的一连串捷报,而是陡然上升的伤亡数字。甚至,以军在战场上表现的颓势让人大跌眼镜。只能说,如今的以军,已经不再是那支百战雄狮,加沙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坟场”。很多俄罗斯人甚至包括俄军的一些士兵和军官都对以色列的战斗力大肆的嘲讽。
从媒体、哈马斯以及以色列军方公布的一系列战场画面来看,在此次加沙巷战中,以军的“步坦协同”完全不合格,而目前以军大量人员伤亡,主要也是由于坦克装甲推进不力造成的。我们知道,现代战争中步坦协同战术已经成为常规战术,但并不意味着有一成不变的框架和标准,而是需要战场指挥者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掌握的敌情进行灵活运用,在保证己方安全的基础上给予敌方最大的杀伤。尤其是在遭遇大规模轰炸的城区,坦克装甲的视野盲区弱点被无限放大,更需要步兵的配合。而在以军的攻势中,我们却发现往往是单辆坦克装甲战车一马当先,丝毫不顾及周边敌情。哈马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四通八达地底下网络,随时出击,攻其不备。

以军之所以将坦克、装甲车和挖掘机压在一线,没有部署大量步兵协同,主要是因为两大致命弱点:情报不足和害怕伤亡。前者很好理解,从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以色列的摩萨德就彻底成为笑话。因为对哈马斯的军事部署特别是地下网络缺乏足够的情报支持,以军在地面攻势中处处被动,完全受制。另一方面,虽然说以军在动员后拥有数十万兵力,但以色列本身就是“小国寡民”,并没有太大的战争潜力,更是害怕大规模的兵员消耗,这不仅会动摇以色列的国本,还将影响到政府的权威。毕竟,目前以色列国内也有反战声音,一旦伤亡骤然增加,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

以军表现不佳,反衬出哈马斯这个准军事武装的成长。从哈马斯的成员来源来说,他们都是在加沙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带着家国仇恨,战斗意志和复仇心之强烈毋庸置疑,战斗力自然水涨船高。而在巷战中,哈马斯不仅掌握着地形优势,打击以军的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和以往我们常见的“莱阳钢管”土火箭相比,如今他们已经用上了改造版114mm火箭弹。在打击以军“梅卡瓦”坦克方面,哈马斯更是拥有大量单兵反坦克导弹和RPG,以及数量不少的无人机。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在伊朗等一系列金主的支持下,哈马斯鸟枪换炮,再加上从乌克兰流出的大量美式装备,哈马斯已经具备了和以军掰手腕的底气。

曾经在五次中东战争中笑到最后的以军,如今却沦落到北哈马斯痛击,其背后也折射出以色列国力的衰弱和国防建设投入的降低。数据显示,2022年以色列的军费下降4.2%。尤其是人数多达上百万的哈瑞德犹太教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不纳税不参军,完全由政府供养,压力巨大的以色列政府不得不削减军费开支。据悉,以军义务兵一线人员月薪仅有750美元,远低于以色列人1600美元的最低工资,没有生活保障,指望一群大兵完全靠着民族信仰去卖命,这无疑是天方夜谭。眼下,以色列面临更为糟糕的困境。随着巴以冲突外溢,更多的武装势力已经介入其中,更为煎熬的战场消耗期已经到来,力不从心的以色列还能撑多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