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这关乎开放与自由

洞见报告 2023-12-18 19:35:12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的一篇文章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当前大学校园门卫管理制度的问题,呼吁大学应该更加开放,让师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出校园。

这一话题再次让人们思考: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

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然而如今,由于门卫管理制度的严格,师生们需要排队等待通过闸机,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李植在文章中提到,他因为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只能采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这种无奈和尴尬,是许多师生都曾经历过的。

对于这种门卫管理制度,李植认为它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

他表示,“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

李植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很多人认为,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知识殿堂,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自由地进出。门卫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校园安全,但是过于严格的管理却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也有人认为,大学校园的开放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他们认为,开放校园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同时也可能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因此,他们主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校园开放。

在我看来,大学校园的开放是必要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把校区变成任由出入的免费公园,而是校内的图书馆、讲座、课程等资源能与外界共享,更好地发挥大学的社会功用。

有人曾经说过,“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认为大学之“大”在于“有容乃大”。

其实,没有围墙的大学更能融入社会、更加包容,但并不意味着有围墙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中国主要的大学资源都是国家财政公共投入的,应该适当反馈社会,比如校园绿地、运动场所等可以与社会共享,这些并不是一堵围墙所能阻挡的。

况且,开放校园,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学习,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开放、包容的校园能够展示出学校的良好形象和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前来学习和工作。

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校园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门卫管理制度。例如,既要加强对进出人员的身份核实和管理,又要加强对校园公共场所的巡逻和监管。

无论如何,高校大门开放是大势所趋,也应该蔚然成风。一些尚未真正打开大门的高校,不能停留在封闭管理的舒适区,这在本质上还是“不做就不会出错”的思维。为了更好的大学、更好的教育,期待更多高校回归“我家大门常打开”。

0 阅读:26

洞见报告

简介:以犀利的视角看世界,用温暖的心态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