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那天,印度军方信心满满地搞了个大新闻,结果呢?导弹居然顶着发射筒的盖子,就这么“嗖”地一下,飞走了!没错,你没听错,就是顶着盖子飞走了!
这事儿可真够离谱的,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这导弹吧,还挺高科技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射程据说有1500公里呢,还搞了个大尺寸的边条翼和尾部舵翼设计,看起来就像是给弹道导弹加了一堆炫酷的翅膀。可结果呢?就这么“啪”地一下,带着发射筒盖子飞上了天,你说逗不逗?
这事儿一出,估计全世界都得笑翻了,印度这操作,简直就是给全球军事界添了个大笑料啊!
高超音速为什么叫高超音速?因为快,最起码是要飞到个4马赫左右。所以高超音速导弹,除了三哥选择大面积用白色之外,正常国家都是黑黢黢的,因为刷的是耐热材料。
这个时候回过头再看看,为什么会顶着盖子飞,为什么颜色和弹翼都不符合逻辑?因为三哥发射的很可能就不是一个“高超音速导弹”,而是一个过度魔改的超音速导弹,俗称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盖子顶着一起飞,为什么弹翼不符合常理。
超音速改高超音速,按照三哥的逻辑,搞个推助器就能实现,然后把弹头换成尖劈楔形。这也就导致符合原本超音速导弹的盖子无法被冲破,因为力学结构不一样了。这很符合三哥的一贯作风,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即使没有也得吹一个出来。
俄乌方向的技术对抗已经向咱们展示了,即便电子技术不是俄军工业的长项,但北约的所谓有隐身能力的各种亚音速巡航导弹,仍然较难突破俄军的防空拦截网。被吹成“灭俄神器”的海马斯发射的陆军战术导弹,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像初期那样对俄后方造成重大杀伤了。反而是俄军使用的所谓“世界上第一款经历过实战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能够突破爱国者的拦截。
当然现在较为广泛流传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标准中,双锥体也只能算作初级的高超,你得用上技术性能和实现难度都更高的乘波体,才算是高级弹。
在我军的导弹体系中,双锥体、乘波体的高超音速导弹都有应用,也有可由轰炸机挂载的空射高超,甚至还有部分外贸产品,也算得上是双锥体高超。
观察一下印度自称高超的导弹的构型,不难发现这尖尖的头,浑圆的弹体,甚至都算不上双锥体。也许这种导弹能靠着两级火箭推进部力大砖飞,飞到数倍音速的范围,但能不能到5马赫不好说。
同时,它靠着外形抽象的翼面控制飞行姿态,在高速状态下实现有限的机动。一般来说,咱们管这种东西叫做防空拦截弹,美军的标准-6就是类似的思路。你不能说印度这东西没有威胁,毕竟被拦截了以后的碎片砸伤了花花草草也是生命。但说这是高超,那实在是幽默。这么定义下去,美军那不也有数不清的高超了么?标准-6还能空射呢,“技术水平高”。
那这样一款“印超”的水平在世界上能排到哪儿呢?可能还不如胡塞武装的。
虽说胡塞这个高超的弹体看上去很简陋,技术大概率源于伊朗,但不管如何人家经历过实战检验了。2024年9月15日,一发胡塞声称的高超音速导弹打中了以色列中部。当然,以色列人说的是这发导弹没有实现末端变轨,只能算作速度很快的超音速导弹。
法塔赫-1可能是使用矢量喷口加翼面控制,实现有限的变轨,属于是勉强摸着门槛了。至于看上去搭载了乘波体的法塔赫-2,目前可能只是个概念模型,尚处于研发状态。
朝鲜方面的高超音速导弹水平,可能比伊朗方面稍微要高一点。今年4月,朝鲜成功试射了一枚搭载了自研的乘波体的高超音速导弹——火星-16B。但相较于我国的东风-17,朝鲜的这枚乘波体工艺较为粗糙,末端变轨能力可能较为有限。
所以圈叔简单总结一下啊,印度在高超领域的技术能力目前小于胡塞、小于伊朗、小于朝鲜、小于俄罗斯,更不要拿来和我国做对比了。